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政協
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第3617號(經濟發展類222號)提案答復的函
侯茂豐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支持海南加快推進白色污染防治的提案》收悉,經商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現答復如下:
塑料是重要的基礎材料,在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中應用廣泛。不規范生產、使用、處置塑料會造成資源能源浪費,帶來生態環境污染,甚至會影響群眾健康安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塑料污染防治問題,將塑料污染治理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加以推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將制定“白色污染”綜合治理方案列為重點改革任務。早在2008年,我省就頒布實施了《海南經濟特區限制生產運輸銷售儲存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規定》,為我省治理一次性塑料制品“白色污染”奠定了堅實基礎、積累了寶貴經驗。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海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底,全面禁止在海南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以下簡稱禁塑)。禁塑工作不僅列入我省首批全面深化改革開放12個先導性項目,更是推動白色污染治理、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標志性項目。我省啟動禁塑工作以來,成立工作機構,修訂地方法規,發布地方標準,建設信息管理平臺,推動替代品產業發展,開展試點工作,著力構建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一)禁塑政策法規體系基本構建。出臺《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規定》《海南省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錄(第一批)》等法規政策文件,明確從2020年12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具。發布《海南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實施方案》及補充實施方案,制定發布地方標準“DB46/T505-2020”《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通用技術要求》,全面規劃禁塑工作措施。
(二)替代品產業初具規模。為滿足省內禁塑后可降解塑料需求,一方面引導省內傳統塑料制品企業轉型生產可降解塑料制品,另一方面引入省外企業來瓊建廠。截至2020年8月底,賽高、創佳達、綠袋子、信暉君宸等4家骨干企業已經形成膜袋類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產能1.21萬噸/年,預計年底可形成3.2萬噸/年,餐飲具替代產能1.1萬噸/年,滿足省內大部分可降解塑料需求。4家企業均采用國內最成熟的PBAT(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生產技術,產品符合全生物降解性能和質量要求。
(三)監管水平不斷提升。《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規定》將于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對禁塑工作的責任分工、禁止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范圍、替代產品供給、流通環節監管措施、違法行為處罰方式以及法律適用范圍做出了明確要求,授權制定了禁塑名錄、替代品全流程追溯制度、地方標準等一系列創新制度,確保禁塑工作各項監督管理措施落實到位。我省印發了《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規定行政執法方案》《禁塑案件查辦指引》,部署禁塑監管相關工作,將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品列入2020年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計劃,規范替代品生產銷售市場秩序,明確了今后一段時間塑料制品流通環節監管重點。同時,開發建設海南省禁塑工作管理信息平臺,形成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流通環節全過程追溯體系,實現流通環節監管執法、替代品產品信息、公眾監督、宣傳教育等各項工作網絡化管理,提高監管效率。
(四)公眾參與持續強化。我省多措并舉引導公眾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進一步防治白色污染。一是通過召開禁塑工作專項新聞發布會,在省級部門網站、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開辟專欄,解讀我省禁塑工作總體思路、相關政策和下一步工作,對重要新聞同步發表或轉載,聯合新聞媒體錄制專訪節目;在中央和省內主流媒體刊播發表形式不同、內容豐富、傳播層次高、覆蓋面廣的新聞報道80余篇(條);編制《禁塑,一場不可避免的“戰爭”》漫畫讀本免費向公眾發放閱讀,形成禁塑宣傳合力,引導公眾提高認識,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二是舉辦“拒絕白色污染,共建美麗海南”“巾幗禁塑,從我做起”“呵護家人 禁塑行動 綠色生活”“ 生態文明社區建設環保健康行”等主題宣傳活動,拍攝錄制“自貿有新招”等多條關于禁塑工作的電視節目,引導公眾積極、主動參與環境保護。但正如您提案中所說的,當前海南省白色污染防治面臨著源頭治理、替代品供應和溯源認證等方面的困難和挑戰,針對您提出的建議,下一步我省將著力推動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關于建立國家級生物降解制品產業示范基地的問題
禁塑是當今世界一大潮流,包含巨大產業發展機會。我省一是正組織相關部門制訂《海南省關于加快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從可降解材料產業項目建設支持政策、產業基金、金融支持、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引導消費等多角度扶植可降解材料產業。二是持續抓好招商引項目,瞄準國內全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行業內技術先進、產品出口歐美的知名企業及行業龍頭企業靶向招商。2020年已對接企業20余家,洽談企業10家,落地在建項目5個,國內技術和產業領先企業深圳裕同、中科院理化所、合肥恒鑫等均落戶海南。省內企業還在原料供應等領域與新疆藍山屯河、陜西金暉兆隆、廣東金發等10多家企業開展了合作。已吸引國家能源集團投資建設可降解塑料項目。安徽豐原、深圳王子等國內著名材料和制品企業均對在海南設廠表達了較強烈的意愿。
二、關于建立國家生物降解材料制品溯源認證中心的問題
溯源認證體系涉及日常監管所需檢測體系和產品認證檢測體系。針對日常監測,制定《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 通用技術要求》作為產品監管依據,正在開展《全生物降解塑料及制品快速檢測法 基于電子監管紅外光譜指紋圖法》《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快速檢測方法 核磁法》方法標準編制,為日常大批量檢測提供依據。加強硬件設施投入,購買紅外光譜儀、核磁共振儀等儀器及耗材服務日常監督執法。
認證檢測體系方面,國內具備認證試驗能力和資質的有北京國家塑料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抗菌材料檢測中心、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河北省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四家,以及具備檢測能力但尚未取得資質的廣州質量監督檢測研究院。為形成降解塑料認證檢測能力,我省投入2300萬購買儀器設備34臺(套),投入150余萬元加強實驗室建設。2020年9月16日,我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取得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資質認定,成為國內第五家可降解材料認證機構。
隨著禁塑工作的不斷深入,我省將依托產業和政策優勢,爭取吸引世界最優質的技術、設備和人才,建設海南國家降解塑料制品溯源認證中心,參與禁塑領域國際標準體系建設,為中國在國際禁塑領域取得話語權。
三、關于建設生物降解材料制品國際交易中心的問題
依托海南自貿港政策優勢、天然氣資源優勢、輻射東亞和東盟的區位優勢,我省可降解塑料產業有望取得全國乃至世界領先地位。在占據生物降解塑料生產和流通領域主導市場份額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自貿港在國際金融、期貨、物流體系中的獨特地位,建設國際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國際交易中心,掌握商品定價權,為發揮生物降解塑料產業在國際交流合作、服務全球白色污染治理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