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瓊崖縱隊戰爭史上最輝煌的一頁莫過于發動秋、春、夏季三大軍事攻勢,這三場戰役奠定了解放海南島的基礎。李振亞將軍便犧牲在第一場戰役——秋季攻勢。
李振亞,原名李榮,又名李伯崇。1908年,李振亞出生于廣西藤縣一個窮苦農民家庭。幼年時父母相繼去世,由祖父撫養長大。1929年12月11日,擔任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副官的李振亞參加鄧小平領導的百色起義,在紅七軍軍部任副官,分管后勤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至1936年,李振亞先后隨紅七軍轉戰于桂、黔、湘、粵、贛邊境,參加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參加長征。在紅軍突破湘江天險、四渡赤水河、攻占婁山關搶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等著名戰役中,李振亞屢立戰功。
1939年,李振亞到廣東東江游擊干部訓練班當教官,不久任廣東省東江軍委參謀長。1940年六七月間,他和妻子受命入瓊,先后任瓊崖抗日獨立總隊參謀長、第三支隊隊長、軍政學校校長、挺進支隊隊長、西區地委書記、瓊崖縱隊副司令員、區黨委委員等職。
李振亞在海南協助馮白駒將軍建設革命武裝力量,他親自擬定作戰、訓練、偵察、通訊等各項工作條例,建立了一個精悍的軍事指揮機構。自1940年下半年至1948年下半年,李振亞率領瓊縱戰士轉戰瓊崖大地,多次粉碎來自國民黨頑固派、日本侵略者對革命根據地的“圍剿”“掃蕩”,通過避實擊虛、襲擊軍車、拔除據點,令敵人疲于奔命,有力支持了白沙、五指山等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抗戰勝利后,蔣介石命令國民黨軍隊分三路進攻瓊崖特委領導機關駐地澄邁縣六芹山。李振亞率領挺進支隊與敵轉戰六芹山周圍,采用分散隱蔽、集中殲敵的作戰方針。經過3個月的艱苦卓絕斗爭,作戰近200次,斃傷敵1470多人,繳獲大批武器,徹底粉碎了敵軍的“清剿”計劃。
1948年9月中旬,瓊崖縱隊打響秋季攻勢。李振亞指揮5個支隊從祖關村誓師出發,向陵水縣開進,橫掃敵軍如卷席,在不到十日內,接連拔除港坡、烏石、興隆、李宅塘、米瑞塘、中興等地敵據點,斃傷敵300余人,使五指山游擊區與陵水、萬寧解放區連成一片,占全島面積五分之四。
1948年9月27日,李振亞率部圍攻萬寧牛漏敵軍據點時,在偵查敵情時被敵人的冷槍擊中,于28日晨犧牲,年僅40歲。
李振亞犧牲后,中共中央發來唁電:“李振亞同志于陵萬戰役攻勢行動中英勇犧牲,實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中之損失,特致悼念并望轉示瓊縱全體同志繼續努力,為堅持解放瓊崖而奮斗,以紀念李振亞同志永垂不朽?!?/p>
(本報萬城4月25日電)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