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崖革命老區敢啃“硬骨頭”、攻堅拔寨,取得了脫貧攻堅的新勝利。“十三五”期間,海南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21萬戶64.97萬人全部脫貧,60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的8.3%下降到0。脫貧地區農民收入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海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與革命進程,成就了海南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對于“孤島奮戰”且堅持武裝斗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海南島來說,海南省紅色旅游資源頗為豐厚。定安母瑞山、萬寧六連嶺分別獲評國家4A、3A級旅游景區,掛牌成立母瑞山干部學院紅色教育基地,持續推動臨高海南解放公園提質升級。萬寧市、瓊海市、定安縣3個老區縣被認定為海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區。截至2021年12月,老區縣內共評定國家A級旅游景區9家。三亞紅色娘子軍演藝公園景區推出紅色娘子軍實景演出,2019~2021年,共吸引游客超78萬人次,旅游收入逾7000萬元,真正做到讓紅色故事“活起來、動起來”。
道路交通問題曾是制約老區發展的瓶頸。為加快補齊短板,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十四五”革命老區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高速公路新增里程508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海南島中部地區“2小時交通生活圈”已成為現實。
兩年前的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開發布。按照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相關部署,結合老區發展定位和資源稟賦,自由貿易港建設充分布局革命老區,國際航天城、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海南生態軟件園、黎安旅游教育文化產業園等自貿港重點園區落戶文昌、瓊海、澄邁、陵水等重點革命老區縣。海南省應急物資儲備中心、文昌國際航天城智慧園區、博鰲樂城智慧園區、海澄文定城際鐵路、國道G360文昌至臨高公路、海口羊山大道至定安母瑞山公路、東方國際貨運樞紐機場、萬寧烏場一級漁港項目、南渡江邁灣水利樞紐工程、海南白沙國家南方訓練基地等一大批自貿港重大項目在重點老區落地。
同時,海南將革命老區納入區域協調發展。在構建“三極、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中,充分發揮海口市經濟優勢,聯動澄邁縣、文昌市、定安縣、屯昌縣重點老區發展;用好三亞市國際旅游、科技創新資源,帶動陵水縣、樂東縣、保亭縣發展;加快洋浦和儋州一體化融合發展;提升瓊海市、東方市重點革命老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形成濱海中心城市,打造濱海城市帶;以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為抓手,推動五指山市、保亭縣、白沙縣、瓊中縣等中部山區生態涵養保育。
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實施方案,海南省出臺關于新時代支持瓊崖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相關實施意見,下一步要錨定方向、鉚足干勁。要加強老區幫扶項目、資產規范化監管及務工就業技能培訓,推廣以工代賑,提升農村勞動力務工收入和就業技能,支持老區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等。同時,加快推進公路項目建設,確保G360文昌至臨高公路、G15沈海高速海口段工程、省道S203鋪文線改建工程、國道G361什邦線改建工程建成通車等,提升農村公路等級水平,逐步完善全省農村公路網布局。要加快邁灣水利樞紐工程、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白沙西部地區供水工程、瓊西北供水工程等在建重大項目建設。同時,形成“一鎮一品”或“一村一品”水果生產格局,以椰子、檳榔、天然橡膠為重點大力發展熱作產業。還要加快實施老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級和省級試點項目,推動老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開展尾礦庫綜合治理,在老區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記者 程 暉 王心武)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