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關注海南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繪就天藍海碧山青新畫卷
經濟日報記者 潘世鵬
瀑布流韻,樹木蔥蘢。走進素有“熱帶雨林展覽館”美譽的海南省霸王嶺自然保護區,游客可以盡情欣賞熱帶雨林的獨特景色,運氣好的話還能一睹海南長臂猿的靈巧身姿。
剛從保護區管理局退休不久的陳慶,祖祖輩輩以砍伐樹木和打獵為生,他自己也曾是當地有名的獵手。自從成為保護區工作人員后,他守護這片山林已整整41年。退休后,他仍志愿在保護區巡護,為游客、科研人員做義務向導。談起變化,陳慶最大的感慨是,“現在人們保護生態的意識越來越強了”。
海南島上熱帶雨林密布,海水清澈蔚藍,被譽為天然的“物種基因庫”和最大的“自然博物館”。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不斷深入,海南旅游經濟快速發展,每年到海南旅游度假康養的人不斷增多。
國慶期間,來萬寧市“最美旅游公路”參觀的自駕游客絡繹不絕。萬寧市旅游公路被譽為“會講故事”的路,全長30多公里,全線串聯起多個美麗海灣。因為不少路段就在海邊,搖下車窗即可欣賞海邊美景,成為眾多游客來海南旅游打卡的“新地標”。
好生態,金不換。近年來,海南省委、省政府將保護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作為“國之大者”,牢牢守住生態紅線。“十三五”以來,海南省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推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等工作取得關鍵性進展,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表示,海南的“綠水青山、碧海藍天”,不僅僅是海南人民的寶貴財富,也是全國人民的寶貴財富。海南省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為抓手,堅決做到生態環境只能變好、不能變差。
“經核算,2019年度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內森林、濕地、草地、農田等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總量為2045.13億元,單位面積GEP為0.46億元/平方公里。”9月26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GEP核算成果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核算結果,這是我國首例針對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開展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綠水青山今后在海南將有“價”可依。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海南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四大標志性工程之一,也是海南省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實現路徑的具體實踐。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于2019年開始體制試點,是我國首批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之一。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楊眾養介紹,在全國率先開展國家公園范圍的GEP核算,并成為首個發布GEP核算成果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表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在探索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路徑的具體實踐上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原載于《經濟日報》2021年10月6日頭版頭條)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