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蘇慶明)4月6日至10日,中新社連日播發“海南自貿區(港)建設進行時”系列報道,從招商引資引智、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產業園區發展、醫療旅游創新、創新旅游產品等方面關注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新氣象。
《“引資”與“引智”的新“合奏”》報道,海南自貿區(港)建設背景下的招商引資有新思路,對內與央企及行業龍頭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對外加大全球招商力度。目前已有23家中央企業在瓊設立30家區域總部或業務子公司。2019年海南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38家,增長102.4%;實際使用外資15億美元,已連續兩年翻番。海南在招商的同時還大規模引才。2018年,海南出臺《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2018-2025年)》。截至2019年底,海南重點用人單位共引進人才8.6萬余人、同口徑增長4.15倍,7716名外籍人才來瓊工作。
《創新為擎,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指出,兩年來,海南以改革創新為抓手,諸多領域實現“零”的突破。中國這個最南端、最年輕省份加速開放的形象凸現。制度創新是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引擎,海南已發布六批共71項制度創新案例,其中多項為“全國首創”。改革創新旨在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海南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三大主導產業發展上均取得新成績。外商投資成為海南經濟發展重要力量,兩年來,28家世界500強企業進入海南。拓展國際市場見成效,服務貿易伙伴擴展至123個。對外交流窗口愈開愈大。
《產業園區的新變化新使命》報道,近兩年來海南規劃建設三大類重點園區,陸續出臺政策推動“讓園區說了算”,大力改善營商環境,園區發展展現許多新變化。文章從舊園區實現新轉型、老園區展現新活力、新變化帶來新動力、新園區嶄露頭角、園區迎來新使命5個方面,報道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洋浦經濟開發區、海口國家高新區、海口江東新區等重點園區發展情況和海南產業園區政策創新情況。指出重點園區承載著實施海南自由貿易港“早期安排”政策的任務,是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樣板區和試驗區,十個重點園區圍繞三大主導產業發展細分產業,將“十指握拳”形成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量點”和“亮點”。
《打造獨特的醫療旅游“試驗田”》指出,在海南,有一塊獨特的醫療旅游“試驗田”——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經過多年“精耕細作”,這片“試驗田”利用國務院賦予的優惠政策,在干細胞臨床研究、腫瘤治療、醫美抗衰、輔助生殖等方面形成產業聚集。樂城成為國際先進藥械及新藥進入中國的門戶。在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助力下,三亞成為醫療旅游目的地。此外,海南引進優質資源發展醫療健康產業,開展“一縣一院”工程,49家國內優質醫院和醫學院校與海南各級醫院建立幫扶合作關系。2019年,海南省醫療健康產業增加值106.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4%。
《海南自貿區(港)構建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多元化”吸引物》報道,海南構建愈加多元化的旅游吸引物,為旅游儲蓄更多能量。“田”字形高速公路網、逾400條國內外航線、59國游客落地免簽證政策,織就出一張讓國內外游客自由流動的“網絡”。富力海洋歡樂世界、亞特蘭蒂斯等新開業旅游項目吸引了眾多游客。國內外演藝活動,也成為海南吸引游客流量的“法寶”。離島免稅購物政策成海南旅游的“金字招牌”。同時,海南正努力建設成為高端醫療旅游與特色養生保健相結合的世界一流醫療旅游勝地。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