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煎馬鮫魚。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琛 攝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邱江華
春節將至,“年味”再度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什么是年味?不同人或許有著不同的定義,但一個共識是,味蕾是情感的閘門,人們感受到年味,似乎總是從味覺開始的。
在海南島,從北逛到南,琳瑯滿目的干貨、金燦燦的煎堆、飄著油香的黑豬肉臘腸、甜蜜的紅糖年糕……隨著一份份美食被端上餐桌,年味就這樣慢慢地、熱烈地升騰起來了。
去漁村港口嘗鮮味
海南人嗜鮮,尤其是在過年這樣隆重的日子里,餐桌上怎少得了一個“鮮”字?馬鮫魚、紅魚、魷魚、龍蝦、螃蟹……一道道來自大海的饋贈,不僅好吃,也寄托著“年年有余”這樣樸素而美好的新年愿望。
哪里的海鮮最新鮮?若非要比較,海南人會告訴你:直接到漁村港口去吧!
位于海口市秀英區的榮山寮,被稱作“海口西海岸最后一個漁村”,這里一面是碧波蕩漾的大海,一面是錯落有致的村莊;一面是裝扮精致的潮人,一面是編織漁網的漁民。憑借百年漁村文化和新鮮漁獲,榮山寮在網絡上頻頻“出圈”。
村民王宏花和丈夫鄺繼政嗅到了商機,開了全村第一家餐飲店“來客食”,主營本地海鮮和雞鴨,顧客多的時候全家5個人都忙不過來,還要臨時雇炒菜師傅和服務員。
“食材必須現買。”王宏花說,游客來這里吃飯,圖的就是“鮮”,每天她要趕著漁船上岸去買食材,但往往“人比魚還多”,從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不計其數,爭相選購食材。
各種海鮮中,馬鮫魚是當之無愧的“C位”選手。從臘月開始,是一年中馬鮫魚最為肥美之時,這時候的馬鮫魚油脂多,品相好,肉質緊實,口感香醇。
文昌清瀾港碼頭便是海南馬鮫魚著名產地之一。距離文昌清瀾港十公里的七洲列島,是海南著名天然漁場,魚種眾多,特別是盛產馬鮫魚。這里的馬鮫魚肉質緊實,口感香醇,營養價值非常高。
每年12月,就到了馬鮫魚洄游的季節。高品質、能賣出好價錢的馬鮫魚,吸引漁民們紛至沓來,馮學瓊是其中一員。他說,馬鮫魚捕獲上船后須第一時間放到船上的冷庫里冷藏保鮮,最大限度鎖住魚的鮮味。
海南人對馬鮫魚的烹飪藝術創意無限。除了傳統的香煎,還有馬鮫魚魚丸,口感結實彈牙,深受萬寧等地食客的青睞。而在這些地區,人們還熱衷于用馬鮫魚來打邊爐,魚肉在熱湯中翻騰跳躍,鮮美四溢。
豉油雞。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琛 攝
去街頭小巷吃地道
炸,一個自帶畫面和音效的詞語。當家家架起灶火,支起油鍋,食物在高溫之下產生美拉德反應的時候,年味翩然而至。在海南年味炸貨拼盤中,小小京果組團迎面撲來。
海南京果小巧飽滿,如小拇指般粗細,分為兩種,一種是未裹糖的,沒有過多糖分的協同合作,甜味自然較淡,外層金黃,里子略白,有“金裹銀”之說;另一種則是裹著一層糖霜的,金黃表皮再包裹了一層外衣,又有“銀包金”的美譽。
這些炸貨無須去專門的商鋪購買,街頭小巷商販售賣的或許更加地道。當下,在海口一些老城區,如博愛南路、騎樓老街等,被裝點得喜氣洋洋,宛如一幅熱鬧的年俗畫卷。沿街商鋪和攤位上,剛出爐的京果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無獨有偶,炸餃子也是過年餐桌上的常客。炸餃子一般為半月形,整體看起來比較飽滿。餡料一般為花生仁、芝麻、白糖混合炒香,各家有著不太一樣的餡料做法,口味也會有些許差別,但是口感卻不受影響。吃的時候,滿嘴都是花生芝麻的香味。
1月20日清晨5時許,位于海口市瓊山區文莊路的馮瓊菊餃子店內,一片忙碌。和面、包餃子、炸餃子……一個個金黃色的花生餡炸餃子陸續出鍋,隨后被裝入袋中。
上午10時許,店門剛一打開,就有居民圍了上來,挑選各類甜食小吃。店主馮瓊菊說,開店20多年了,每逢春節前,都會迎來大批采購年貨的市民,“雖然每天很忙、很累,但一想到自己親手制作的小吃被擺上節日餐桌,就覺得很開心。”
金黃圓潤的煎堆,是海南民間流行的小吃。一口軟糯,點綴芝麻,象征富貴與長壽,是許多茶店必備的待客美食。煎堆在海南話里叫“珍袋”,其外形普遍都是球狀,象征著“團團圓圓”。
海南煎堆有自己的特色。外地煎堆多數是空心的,外皮比較厚。海南煎堆內有餡料,空心也有,表皮比較薄。海南煎堆尤其以文昌錦山地區的出名,多用于喜慶送禮,有“金銀滿屋”的寓意。
京果。資料圖
黃金糕。資料圖
去市縣鄉鎮品特色
從瓊州海峽到南海諸島,從海島東部到西線海岸,不同的食材烹調出不同的菜肴,就算食材相同,由于烹飪的人和烹飪的方法不同,也會產生千差萬別的菜品和味道。海南各個市縣鄉鎮,過年吃的食物各有特色。
定安居民偏愛菜包飯,特別是過年時,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菜包飯。清末拔貢生莫家桐曾在《定安鄉土志》里有“正月初三祭赤口吃菜包飯”的記載,意為“齊心協力、攏住家財不流失”。
制作菜包飯頗費功夫,需要準備十種以上的食材,其中包含了青蒜、芹菜、韭菜、藠頭、酸菜外加四季豆、臘腸、家禽內臟、蝦米、魷魚干等,這些食材由米飯調和相互映襯又不失各自的風味。
黑豬肉臘腸是屯昌的特色“年菜”。選取屯昌黑豬后腿肉及脊膘等部位,經去筋膜、腌制、拌餡、灌腸、烘烤等多道工序,臘腸散發著濃濃的油香味。屯昌黑豬以皮薄、肉嫩、味香聞名,它是當地名優土特產,也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每逢佳節,屯昌人總會用黑豬肉做幾道拿手菜,接待親朋好友。屯昌縣餐飲烹飪協會副會長謝棟介紹,在屯昌“十大名菜”中,以屯昌黑豬肉為原料的菜肴占了四席,分別是蒜香炸排骨、烤乳豬、香煎五花肉、特色豬腳。
而在萬寧,特別是興隆地區,發源于南洋的小吃“黃金糕”,已然成為當地重要的年節小吃。在興隆鎮墟的茶館、點心店,隨處可見黃金糕。
春節臨近,糕點師傅周健美接到大量客戶的訂單。黃金糕的制作工序極其煩瑣,需要先把取出的椰子肉打碎成椰漿,再與班蘭葉、黃姜等一道進鍋熬煮約3個半小時,接著再和木薯粉、糖、雞蛋一起調制、發酵,最后才能走上烤箱,進入最后烘焙階段。
周健美說,黃金糕是南洋娘惹糕的一種,他的外婆告訴他,黃金糕在印尼不僅是逢年過節的點心、節禮,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糕點小吃。
再往南走,到了三亞,就不得不嘗嘗特色菜檳榔花雞了。檳榔花雞因選用檳榔樹下養殖的土雞與檳榔花為主料而得名。這道菜尋常可見,在三亞地區年夜飯的餐桌上也多見。
在燉煮檳榔花雞時,人們往往加上當歸等藥材,因此會有一股淡淡的中藥味。檳榔花雞湯汁咸鮮可口,雞肉質嫩香甜,是既有營養又可口的一道美食。
文昌雞。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琛 攝
定安菜包飯。資料圖
去老牌瓊菜店打卡
春節正是走訪親友的好時機,此時不如選擇在一些老牌瓊菜飯店團聚,一邊享受地道的海南美食,一邊暢聊家常,團圓的意義就在此刻具象化了。
在海南,有著“無雞不成宴”的說法,文昌雞更是位列海南“四大名菜”之首,在海南餐飲界的地位不言而喻,逢年過節“頓頓都吃雞”。“中華老字號”沿江海南雞飯店是海南建省以后較早開張的雞飯店之一,文昌雞是這里不折不扣的“金字招牌”。
冒著熱氣的雞皮油光發亮,用筷子一戳,黃色雞油流出,一股清香撲面而來。手起刀落,不一會兒,一盤碼放整齊的雞塊便準備好了。雞肉緊實嫩滑,蘸點特制的醬料,入口咀嚼唇齒留香,再搭配一碗雞油飯,這正是家鄉味道。
該店創始人符之望是文昌雞養殖與烹調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過年時,他最多的時候一天斬了五百多只雞,看著店里絡繹不絕的食客,天南海北的方言在耳畔縈繞。如今,白切文昌雞依舊誘人,而它的旁邊,新添了煎雞、沙姜雞、炭燒雞等新菜式。
“上菜咯!”1月20日晚,位于海口博愛路的黃平記齋菜煲,門庭若市,店內服務人員忙碌不已。這是一家開了30多年的老牌餐飲店。
餐桌上,一口砂鍋里放滿了黃豆干、腐竹、木耳、粉絲、水芹等十余種食材,經過高溫煮沸,這些食材逐漸散發誘人的香氣,食客們再也等不及,紛紛下箸,酣暢淋漓地品嘗這一海口特色美食——齋菜煲。
“齋菜煲不僅美味飄香,更寓意美好,飽含著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愿。”海口市民張利明說,現如今,齋菜煲早已成了人們日常餐桌上的“常客”,不僅本地人喜歡,外地的游客也好評不斷,每天都有來自不同地方的游客前來“打卡”。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