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文關注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建設
一條路串起八十四段美景
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土福灣至海棠灣段。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本報訊(記者 梁君窮)5月23日,《人民日報》刊發報道《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建設現場熱火朝天——一條路串起八十四段美景》,關注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建設最新進展。報道指出,海南環島旅游公路是海南自貿港先導性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也是海南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標志性工程。全線近千公里,途經9類84段生態景觀,有已開發景區,更有待開發景點,建成后有望將全島1/3的游客吸引到沿途景點。項目工地的火熱,成為自貿港建設的生動寫照。
報道介紹, 為推動環島旅游公路建設,海南提出“建成一段、驗收一段、通車一段”。去年10月開始,省總工會、省交通運輸廳、省交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還聯合開展勞動競賽,不斷完善激勵政策。
半年多前,一工區項目部黨支部書記宋健第一次來到木蘭灣,卻一點看風景的心情都沒有。沿途村莊養殖戶多,一個魚塘一個戶主,40多公里要溝通100多戶人家。最令他頭疼的,是主線上一塊15畝的荒地,“30多年沒人管了,存在一些爭議。”
為此,業主、項目公司、施工單位同沿線鎮村黨組織探索建起黨建聯盟,通過理論聯學、資源共享、活動聯辦、隊伍聯建、工作聯促,解決堵點難點問題。面對爭議地,鎮里調出了上世紀80年代的原始圖冊,黨建聯盟組織力量從小組長開始,一戶一戶做工作。
報道指出,海南省成立環島旅游公路及驛站規劃建設工作專班,省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要求建設工作推進到哪里,組織服務保障就跟進到哪里。截至5月12日,項目全線路基工程已完成45.2%,累計完成投資71.71億元,占總預算投資的49.83%。
打通堵點難點的同時,黨建聯盟助力鄉村振興。截至5月初,施工單位購買沿線村鎮100萬余元的農副產品,租用閑置車輛支出58萬余元,安排就業、用工750余人,培訓農民工800余人次,幫助村里硬化及加寬道路15公里,新建停車場、修建漁網晾曬場,捐贈圖書、志愿服務、愛心助學等,黨建聯盟成了履行社會責任的新抓手。
報道介紹,在陵水黎族自治縣,環島旅游公路同陵水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結合起來,保護與發展找到了交匯點。該縣新村鎮桐海村口,一行行移植的紅樹植物存活吐綠,每一棵都掛著植物銘牌,標明種名、高度、胸徑、冠幅。往村里走,環島旅游公路施工現場,凡有紅樹林需要移植的,都專門留出洼地,原地做土球并采取護根保護措施,移植的區域也都選在一兩公里內有紅樹林群落分布的地方。
萬寧龍滾鎮地界的正門嶺大橋,依山傍海,橋位處在陡峭邊坡,地勢險要,橋墩施工采用高低承臺方式,最大限度減少邊坡開挖。龍滾河大橋位于出海口,項目部在臨近海岸橋梁樁基施工中取消造價低廉、進尺效率高的沖擊鉆,調整為無泥漿池、環保的旋挖鉆……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