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iuuog"><dl id="iuuog"></dl></li>
  • 奇特地名藏史韻
    2025-01-06 17:14 來源: 海南日報 【字體:   打印


    海南馮氏第一村——石石矍村。

    地名蘊含豐富,往往包含著歷史、地理、經濟、社會、語言、民俗等信息。在海南,有一些地名甚為奇特,比如石石矍、付馬、牛漏。在這些奇特地名的背后,往往有與眾不同的歷史信息。

    石石矍村:其石礐礐

    石石矍(讀音què)村是澄邁縣老城鎮的一個古老村莊,村中居民皆姓“馮”,是海南馮氏渡瓊后的第一個定居點,被人稱為“海南馮氏第一村”。相傳,石石矍村還曾是冼夫人渡瓊之后的駐扎大本營,同時也是冼夫人仙逝之處。

    石石矍村是一個古老的村落,目前此村仍存有古跡馮氏大宗祠,這是瓊北傳統火山巖建筑的代表,維持著明清年代建筑風格和布局,建筑中木雕、彩畫、灰塑等工藝相互輝映。在石石矍村西南附近,還有冼夫人衣冠冢、宋元時期馮氏古墓群等。

    石石矍村古往今來人文蔚起。據史料記載,宋元明清時期,石石矍村出過貢生、監生十九人,有二人先后出任縣尹、知縣。民國時期,村民馮開儒、馮慶芝、馮禮范、馮鵬貞、馮其祥等五人又先后進入大名鼎鼎的黃埔軍校學習。

    關于石石矍的形成以及村名的由來,2008年出版的《澄邁縣志》有這樣的記載:“隋朝仁壽元年(601 年),冼夫人不顧年邁,奉詔出巡,渡海登瓊,安撫俚人,不幸于次年(602年)正月十八日在海南(今石石矍村)仙逝。因時值冬季,陰雨連綿,北風勁吹,木船難以北渡,冼夫人遺體無法及時運回故里,便暫時就近(今富昌坡)安葬,由馮寶子孫在仙逝之地搭舍居守其墓。到唐代,冼夫人后裔馮智戴自崖州移居其地,漸成村落。因其村北沿岸之海盛產秀石,受海浪拍激,其石礐礐,村民呼‘礐’為‘石矍’,故得名石石矍村。”

    清嘉慶《澄邁縣志》也有相似的描述,此志收錄了清乾隆六年(1741 年)任澄邁縣知縣的張必剛的作品《石石矍港尋石記》,其中有云:“澄邁縣治西二十五里有石石矍港,港受大海洄瀾蒸蕩之氣而生秀石,字書無石矍字,土人呼石矍如山礐之礐,言其石礐礐然也。”這種發出“礐礐”聲音的石頭還是一種奇石,張必剛稱“,天下之石莫秀于粵東,粵東之石莫秀于英德縣。海南北去英德縣二千余里,故英德之石又莫秀于海南,而海南又以澄邁石石矍港為最”。

    石矍是一個生僻字,古代的《康熙字典》、當今的《現代漢語詞典》等都不收錄,用作村名又能沿用到今天,就更顯奇特。石石矍村的奇石如今難尋蹤跡,但村名卻保存了下來。

    付馬村:以馬代步

    在東方市四更鎮西北部,有一村子名為“付馬村”,村莊北臨昌化江,西鄰北部灣,歷史上屬于水豐草美之地。現在的付馬村是搬遷重建的新村,老村址位于四更鎮英顯村西邊,那是昌化江出海口處,靠近海邊,清代時經常有海盜進村燒殺掠奪,弄得雞犬不寧,村民惶惶不安,故遷移至現址。

    此村本名“附馬”,聽起來像“駙馬”,讀起來容易讓人誤解為皇帝的女婿“駙馬”。不過,付馬村與“駙馬”無關,但卻與“馬”有關。

    附馬村的“附馬”之原義,為“以馬代步”,后人為簡化而改“附馬”為“付馬”。據說,宋代之后,付馬村一帶為屯兵駐地,眾多戰馬就在昌化江下游一帶飼養,而付馬村毗鄰屯兵駐地,因此村民又多為屯軍養馬。再后來,這一帶不再屯兵,但馬匹以及養馬的文化還是存留了下來,人們便常常“以馬代步”,而“以馬代步”最終演變為村名。

    2011年《東方縣志》有相關記載:“據傳,以前附馬村(后改為“付馬村”)有不少家道殷實的人家養馬代步,附馬村正是因此而得名。村子東南面6公里處有座‘馬嶺’,便是當年放馬的地方。村里還開辟有跑馬道和練馬場,現在村子東邊還有遺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日軍侵瓊后,日軍搶走了附馬村大多數的馬匹,只留下4匹瘦弱不堪的病馬,病馬死后,就再也沒人養馬了。”

    付馬村歷史悠久,而村民使用的語言曾經引起世界漢語界的關注。付馬村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村民都掌握多種語言,他們往往可以用村話、海南話、軍話、儋州話、臨高話乃至黎話、苗話與外人交流,而在付馬村村民之間,他們的溝通、交流又使用一種外人聽不懂的、只存在于付馬村內部的獨特方言,這就是海南最小眾瀕危語種——付馬話。

    甲子鎮:甲子建墟

    甲子鎮位于海口市南部,南接文昌市蓬萊鎮、定安縣龍湖鎮,西連定安縣仙溝鎮,在海口城區頗受歡迎的“甲子粉湯”,正是來自甲子鎮。中國傳統紀年干支歷的干支紀年中一個花甲的第一年稱“甲子年”,那么海口這一個以“甲子”來命名的鄉鎮,是不是與之有關呢?

    甲子鎮的前身為“甲子市”,清乾隆《瓊山縣志》有記載:“甲子市,雍正四年設立,在官隆四都。”此外,咸豐《瓊山縣志》、民國《瓊山縣志》等都有相似描述。

    關于“甲子市”的得名,甲子鎮坊間有這樣的說法:因墟市建于甲子年,因此人們直接以“甲子”來命名。1988年出版的《瓊山鄉鎮概覽》也有相關記載:“清乾隆九年(1744年),此處開始建墟集市,正好這年是農歷甲子年,便取名為甲子墟,已沿用了243年。”

    然而,乾隆《瓊山縣志》又記載“甲子市”設立于雍正四年(1726年),這一年不是甲子年,這與上述說法有出入。

    “甲子”這一名稱頗為奇特,民間應該不會無緣無故用以為名。雍正四年距離乾隆九年也就是十余年的時間,綜合乾隆《瓊山縣志》與甲子鎮坊間的說法,或是因為這一墟市在乾隆甲子年經歷了重建、搬遷等重大事件,使得人們決定以“甲子”來命名,而這一名稱也沿用到了今天。

    其他地名:奇特不一

    牛漏墟位于萬寧市,原來曾屬“牛漏鎮”管轄,后來并入長豐鎮,是少數民族地區重點集鎮。歷史上,這一帶水草豐茂,適宜飼養牛群,而墟集的得名相傳正是因“牛走漏”。1994年出版的《萬寧縣志》有這樣的記載:“(牛漏墟于)明末清初形成墟市,有兩株老榕樹在舊址處,爾后人們紛紛到樹蔭處集市。民國時期只有茅舍鋪仔幾間,是商賈來往萬寧、陵水等地的歇腳處。傳說,清時有一瓊山牛販放牛群圈于此,因牛走漏而得名‘牛漏市’。”

    瓊海市嘉積鎮有一村子名曰“不偏”。村子原名“北偏”,村邊有北偏嶺,清康熙《樂會縣志》有記載:“北偏嶺,縣北十余里。怪石層疊,自西趨東,先后相逐,若驅群羊狀。下有龍堀水,泉清白,是山水中之瑰異者。”如今,北偏嶺同樣改名“不偏嶺”。據傳,在清代初期,村中有文人認為舊村名不雅,于是選用《中庸》之句“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取“不偏不倚”之意,改“北偏”為“不偏”。

    東方市感城鎮北部有村子名曰“不磨”,這也是個古老的村莊,民國《感恩縣志》有記載:“不磨村,離(感恩)城東北十五里。”歷史上,不磨村出過舉人張子辛,出過廩生張際沛、梁守溪、張相沛、張毓瑛,讀書之風盛行。據傳,此村原名“佛摩”,明末由福建人遷此建村,后人去諧音改村名為“不磨”,寓“千古不磨,萬年不朽”之意。(楊樹)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瓊ICP備05000041號-1  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移動版|電腦版

    法律聲明|網站地圖|聯系我們|網站支持IPV6|無障礙閱讀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瓊ICP備05000041號-1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八零|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久久受www免费人成_看片中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91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无码| 最好看最新的中文字幕免费|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2页| 熟妇人妻VA精品中文字幕| 免费 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观|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影音先锋中文无码一区|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 |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丝袜| 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不卡| 无码专区—VA亚洲V天堂|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无码夫の前で人妻を犯す中字| 成人无码区免费A片视频WWW| 伊人久久无码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a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7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天堂中文久久久久 |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今天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