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博物館舉辦豐富活動慶祝國際博物館日
精彩文博為載體 海南文化“秀”出來
5月18日,海南省博物館“動物總動員——館藏動物文物展”開展,小朋友在體驗VR互動游戲。
市民游客在參觀各類海洋動物標本。本版圖片均由見習記者 王程龍 攝
海南日報海口5月18日訊(記者 尤夢瑜 趙優)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當天,省博物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以下簡稱南海博物館)舉辦精彩活動,旨在以博物館為載體進一步展示海南特色文化,提升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及對文博事業的關注。
當天上午,“動物總動員——館藏動物文物展”在省博物館特展廳正式開幕,豐富“六一”兒童節和暑期文化生活。展覽將展至10月18日。
本次展出的動物文物全部為省博物館館藏文物,策展人員從2500多件(套)動物文物中,精選出100余件(套)用于展覽,其中不少一級和二級珍貴文物。展覽內容由“暢游江海-水生動物”“瀕水而興-兩棲動物”“馳騁天地-陸生動物”“流傳古今-神異動物”四個部分組成。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中設置了多個有趣的互動環節:展廳序言部分設置有拍照打卡區域,公眾可以和各種卡通動物造型合影;中間區域設置影視觀看區,可觀看根據展覽主題制作的《南溟子尋蟾記》動畫片,了解省博物館的分區和館藏文物特點;互動屏中錄入清代吳任臣所作的《山海經廣注》中的異獸,觀眾可從中尋找二百多年前《山海經廣注》中繪制的山海經珍禽異獸圖像;展覽中還開辟《古代動物詩詞大挑戰》互動環節,觀眾可以根據年齡自主選擇答題挑戰;在體感和VR體驗區,觀眾朋友們可以帶上VR眼鏡,體驗古代黎族先民“射魚狩獵”的傳統生活。
隨著我國文博事業的蓬勃發展,各大博物館都在不斷拓寬“朋友圈”,通過跨界合作等創新舉措豐富博物館活動,為文博事業發展注入源源動力。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南海博物館再交“新朋友”,該館與三沙南海夢之旅郵輪有限公司、三亞美麗漁村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簽署“文旅融合”合作框架協議,就未來在積極推進文化資源的合理利用及“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等方面達成合作。
當日,南海博物館還聯合人民日報新媒體、喜馬拉雅,帶領廣大網友“云游”“向海而興——15世紀至19世紀世界航海文物展”“南海鯨靈——館藏鯨類標本展”,為網友提供從視覺到聽覺的沉浸式參觀體驗。兩場直播的觀看、收聽人次達6.5萬人次。為了給觀眾提供更好的參觀體驗,南海博物館增加兩場定時講解,帶領126位觀眾參觀陳列展覽。
省旅文廳文物處處長孫雪冬介紹,近兩年,省博物館、南海博物館均有展覽入選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下一步要繼續在打造精品上下功夫,并通過文創產品研發等,不斷挖掘海南文博資源;進一步整合民間博物館資源,發動公眾參與推動文博事業發展。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