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鱷珍集團加大科技創新,延長鱷魚產業鏈,年產值突破1.5億元
我在東方養鱷魚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馬志
“我要去村里養鱷魚!”
這念頭剛冒出時,干了近20年水產的胡蘊馬上收到不少朋友的“反對票”,“鱷魚兇猛,這一行有啥奔頭?”
直到逛完這個村,讓她最終下定了決心——在東方市三家鎮紅草村,她深入海南鱷珍集團鱷魚產業園區,看到全身都是寶的鱷魚:除了常見的皮具箱包,還有美容日化、滋補品、休閑食品……
“養鱷魚是朝陽產業,這片藍海值得闖。”和傳統魚蝦養殖打交道的胡蘊,感覺這條賽道越發“內卷”,她想跳出“舒適圈”闖出新事業。再次走進紅草村時,她已從“游客”變成創客,于2024年9月成為海南鱷珍集團行政總監。
海南鱷珍集團有啥魅力?“先研發后養殖!”在水產行業多年,胡蘊深知單純搞養殖,附加值低,很快就會碰到天花板。企業深掘“一條魚”的價值,通過創新科研,延長產業鏈,讓鱷魚價值實現最大化。
先打好規模化養殖的“底子”。2019年,海南鱷珍集團創始人歐陽俊和喻志林從北京到海南尋找投資機會,一眼相中了東方,在紅草村投資超1.2億元,建成現代化的鱷魚養殖基地。公司養殖場存欄量已達5萬多條,其中種鱷近6000條。
但是新的問題隨之出現,搞科研,缺人才。企業地處偏遠鄉村,生活工作條件沒法和大城市比,胡蘊一度為引才頭疼不已。
如何破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進,這是海南鱷珍集團探索的對策。
企業一家家上門拜訪,逐漸撬開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大門”。海南鱷珍集團技術總監姚振介紹,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開大學、耶魯大學、海南大學、廣東工業大學……企業不斷擴大科技創新“朋友圈”,進一步精通鱷魚的生物學特性,為產品研發開辟新思路。
企業加大科研力度,陸續開發出鱷魚口服液、鱷魚肽蛋白粉、鱷魚鞭酒等專利產品。2024年,企業鱷魚營養品、皮具、鱷魚酒三項核心品類銷量居全國前列,市場認可度與競爭力顯著。
落戶東方以來,海南鱷珍集團鱷魚全產業鏈營收快速增長,年產值已突破1.5億元。同時,鱷魚小鎮也在快速成長,東方鱷魚已成為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新名片——50多家養殖企業入駐,鱷魚養殖超過40萬條,產出鱷魚種苗占全國市場份額半數以上。
這也給企業帶來“甜蜜的煩惱”——產業現狀用地飽和,亟待擴容,在村里找到合適的新增用地并非易事。
“我們將擴大投資,新地塊主要用于建設鱷魚精深產品加工廠,配套建設民宿和餐廳等服務設施。”胡蘊介紹,最終一項創新舉措解了企業燃眉之急——東方優化自然要素保障,實施“點狀供地”用地模式。摒棄了過去大面積開發的模式,因地制宜、節約集約開發建設,按照“建多少、轉多少,供多少”的原則進行用地報批和土地供應。
海南鱷珍集團成為頭一個吃“螃蟹”的企業,今年首單拍下24.78畝土地,用地包含13個小地塊,都是根據產業鏈建設需求配置相應的規劃指標。土地用途包括餐飲、零售商業、圖書與展覽用地等類型,通過這種集中供地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集群,降低企業協作成本。
今年,海南鱷珍集團也站上全新的發展起點:為更好地適應業務專業化發展需求,從落戶初期的小公司,正式升級為集團化運營,旗下涵蓋養殖、生物科技、產業研究、皮具四大子公司,企業銷售網絡已覆蓋全國400多個城市,專賣店、商超、抖音、快手、京東、天貓等線上線下全渠道觸達消費客群。
一條魚真正“游”出大產業。胡蘊發現,如今朋友和同行來考察的越來越多,“養鱷魚”儼然成為新的風口。
(本報八所7月28日電)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