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實施4年多,享惠貨值破60億元
首單省下83萬元后,享惠企業行業越來越多
編者按
經黨中央批準,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封關運作將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在全力沖刺全島封關運作的關鍵時期,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整合旗下全媒體資源,聯動主要傳播平臺,策劃推出《“首”望自貿港》系列報道,透過一個個“首單”看自貿港核心政策落地見效,看自貿港建設成型起勢,為全島封關運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馬志
前一秒還在深海與鯨魚共舞,下一秒便置身于萬米云端俯瞰山脈——每次到海南海洋歡樂世界度假區游玩,上海游客張曉星必打卡景區里的球幕影院,沉浸式體驗“抬頭即宇宙,環顧皆山海”。
熱門的球幕影院已成為景區引流聚人氣的寶藏“利器”。“這套設備來自英國,‘零關稅’進口!”該度假區開發部報關員楊海珍介紹。她參與引進的設備,已經在景區上崗一年多,游客觀影熱情持續升溫。
國外進口設施,政策紅利下,景區買得劃算。楊海珍向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算了一筆賬:受益于海南自貿港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價值約2000萬元的球幕影院,減免稅款,企業一次就省下400萬元,進口成本直降約20%。
在海南自貿港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下,企業進口自用的生產設備,免征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2021年3月23日,該政策首單落地——海南一齡醫療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進口一臺低溫理療箱,設備售價高達358萬元,通過“零關稅”進口,減免稅款83萬元。
從“首單”到“多單”,政策不斷落細落實。海南一齡醫療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國際醫療合作發展處招商經理滕文深說,截至目前企業一共進口了47臺/套醫療設備,總貨值超過3780萬元,享惠稅款減免累計近590萬元。
得到實惠的還有旅游行業。由于大件文體娛樂設備貨值高,海南旅游企業享受政策紅利,能實打實收獲“真金白銀”,買一套設備就能節省數十萬乃至數百萬元的成本。
但外人不知道的是,海南海洋歡樂世界度假區差點和這個政策利好擦肩而過。2021年3月,海南自貿港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發布,一一梳理研究政策后,楊海珍發現球幕影院等文體旅游業所需的生產設備不在享惠產品目錄中。
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呼喚政策迭代升級。
海口海關關稅處優惠政策和原產地管理科科長唐亞青介紹,為進一步釋放政策效應,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在政策發布不到一年后,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在2022年2月對該政策進行升級調整,增列文體旅游業所需的旋轉木馬、秋千和旋轉平臺,過山車,水上乘騎游樂設施,水上樂園娛樂設備等8項商品。
同樣享惠的還有三亞苑鼎演藝有限公司。“公司在三亞投資建設的景區項目需要進口大批游樂設備,‘零關稅’的利好政策讓我們享受到了實在的稅收優惠,極大降低了項目的建設成本。”三亞苑鼎演藝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王海朋說。該企業進口的一批游樂設施貨值630.8萬元,減免稅款124.8萬元。
享惠主體也同步實現大幅擴容——從企業擴大到公立醫院、研究中心及科研院所等在海南自貿港注冊登記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事業單位,政策受益面進一步擴大,政策紅利進一步釋放。2022年10月,海南省人民醫院進口一臺430萬元的醫療設備,減免稅款56萬元,海南自貿港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首次惠及公立醫院。
受益產業類型越來越豐富——從落地初期的醫療健康,到基礎設施建設、加工制造、研發設計、檢測維修、物流倉儲、醫療服務、文體旅游……一業逐步擴展為百業,澆灌產業補鏈強鏈,為產業發展增添新活力。首單從瓊海博鰲樂城先行區起步,逐步擴展到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再進一步擴大到海南全島,實現了從特定園區到重點園區再到全島鋪開“三級跳”,一域最終變全域。
政策優勢加速轉化為發展先機。縱觀全島享惠企業布局,產業“抱團”,集聚園區,成為政策落地應用鮮明特征,如海口國際高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組團,儋州洋浦經濟開發區的石化新材料組團、瓊海樂城大健康特色產業組團。政策實施以來截至今年6月,全省享惠貨值61.27億元,減免稅款10.29億元。
海口海關關稅處處長馮云云認為,海南自貿港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紅利持續釋放,進一步降低海南自貿港企業經營成本,吸引更多國內外優質企業前來海南自貿港發展。政策受益面廣,有力地支持了海南產業發展,助力海南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交匯點。(海南日報海口7月24日訊)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