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寧大力推進“機器管‘三資’”試點
數字賦能擦亮“三資”監管“慧眼”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宇
“后安鎮某村集體資金收支出現異常。”近日,萬寧市“機器管‘三資’”平臺發出一條自動預警信息,指出后安鎮某村一筆產業發展資金未及時回籠集體賬戶。
收到萬寧市農業農村局轉來的信息后,后安鎮紀委循線深挖,發現兩名村干部挪用集體資金33萬余元用于個人開支和違規使用集體資金6萬余元的問題線索。最終,萬寧市紀委監委對二人進行立案審查調查。目前,已查清二人涉嫌違紀違法問題,案件正在審理階段。
該起案件是萬寧市因地制宜探索推進“機器管‘三資’”改革創新,依托數字化監督護航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一個縮影。
萬寧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省紀委監委的統一指導下,該市作為全省第一批試點市縣,積極探索拓展“機器管+”工作機制改革。萬寧市機器管“三資”工作于今年6月啟動,目前已完成80多萬條數據的核實和平臺錄入。
“村委會、村民小組、村經濟合作社的賬戶全部納入,集體資金用款須在平臺線上申請、備案,銀行根據申請信息直接撥付到收款方賬戶。”和樂鎮紀委書記賴樹清介紹,推行“機器管‘三資’”后,該鎮22個村(社區)、238個村小組的收支明細在平臺上一目了然。
萬寧市“三資”監督難點在于集體土地出租。為摸清土地資源底數,當地探索“以圖管地”,通過與國土空間規劃圖進行比對,進一步明確此前缺乏監管的村集體土地,全市核實登記達22萬畝。
“機器管‘三資’”平臺還與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平臺互聯互通,可以在線競拍或競價集體資源、資產。今年9月,萬寧市東澳鎮龍山村就通過平臺掛單303.18畝集體土地,最終定價每畝每年租金3060元,租期30年。
“一鍵發包,公開透明,價高者得。”萬寧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監督效果也在平臺數據中得到了正面反饋。平臺上線4個多月,先后提示13次預警,主要是租約到期的提醒,“紀委監委設置的干部優親厚友、虛假分紅、白條列支等預警模塊沒有觸發警報。”
值得一提的是,機器管“三資”和“監督一張網”數據已打通,如果出現預警,會自動轉入“監督一張網”,對負有監督責任的單位發起辦件提示,辦件結果同步反饋回機器管“三資”平臺,實現監督閉環。
(本報海口12月30日訊)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