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寨戰斗場景圖。資料圖
椰子寨戰斗主題雕塑。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琛 攝
■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夢瑤
一雙強勁有力的大手,一面鮮艷奪目的紅旗,一桿長槍直指蒼穹。
這是一座總高度為9.23米的主題雕塑,矗立于瓊海市嘉積鎮椰子寨戰斗歷史陳列館門口。前來瞻仰的人每每抬頭凝望,那段浴血奮戰的歲月便仿佛浮現眼前——
“砰!”1927年9月23日,正是在椰子寨,一聲刺破長空的槍響,劃破黎明前的黑暗。
槍聲似驚雷,振奮了千千萬萬瓊崖人民,掀開全瓊武裝總暴動的序幕;槍聲似旗幟,宣告瓊崖縱隊的誕生,開啟了瓊崖革命武裝斗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偉大征程。
那是一場向死而生的戰斗,那是一段不能忘卻的記憶。
屠刀難泯革命志
白色恐怖像一張無形的網,籠罩著1927年的中國。
這一年春夏之交,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宣告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隨著全國各地無數共產黨人倒在敵人的屠刀下,腥風血雨的白色恐怖很快席卷至海南島:2000多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捕,500多人慘遭殺害……
黑夜沉沉,紅旗到底能扛多久?圍困重重,革命之路何去何從?
血的教訓,讓共產黨人認識到了革命武裝的極端重要性。同年6月,中共瓊崖地委(后改為“中共瓊崖特委”)召開緊急會議,明確“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在農村建立工農武裝,以革命武裝反對反革命武裝”作為當前中心任務。
沒有被嚇倒,沒有被征服,沒有被殺絕!當一個又一個瓊崖共產黨人揩干血跡繼續戰斗,越來越多群眾也加入進來,他們完成初步軍事訓練,在各地掀起一浪高過一浪的武裝斗爭高潮,并擁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瓊崖討逆革命軍。
1927年9月上旬,為響應中共中央的號召,配合四省秋收起義,中共瓊崖特委在樂會四區召開了軍事會議。正是有這支武裝力量作后盾,會上,特委書記楊善集底氣十足地作出一個歷史性決斷:舉行全瓊武裝總暴動。
暴動第一仗,為何選在椰子寨?翻開當年的作戰圖,個中緣由不難理解——
嘉積當時是瓊崖東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位于嘉積外圍的椰子寨則是樂會四區和定安七區之間的交通咽喉。奪下椰子寨,既掃除了進攻嘉積的外圍障礙,也打通了一大片紅色區域。
蓄勢待發,熱血激蕩,一場注定載入史冊的偉大戰斗就要開始了。
風雨難阻槍聲響
駐守椰子寨的,是國民黨剛收編的梁振球和李文魁兩股土匪共50余人。當他們在當地筑起炮樓,四處橫行、作威作福時,渾然不知,兩股革命力量正悄然逼近——
楊善集、陳永芹率領的樂會、萬寧討逆革命軍,和王文明率領的瓊山、定安討逆革命軍,從南北兩個方向同時向椰子寨圍攏。暴動計劃于9月23日凌晨5時打響,不料,一場臺風不期而至。
顧不上風急雨驟,楊善集、陳永芹一行600多人,從樂會四區寶墩、嶺腳等村莊出發,朝著椰子寨的方向加快腳步。為了隱蔽行動,他們繞開村莊和交通要道,選擇人跡罕至的山路迂回前進。夜色沉沉,道路泥濘,給行軍帶來很大困難。30多公里的路程,他們走了一整夜。
另一邊,王文明率部按預定計劃,從椰子寨對岸的定安縣丹村出發,于驚濤駭浪中分乘8只木船強渡萬泉河,在椰子寨上游的上園渡口登岸后,向敵據點摸索前進,順利抵達約定位置。
23日凌晨5時,楊善集帶領的部隊尚未如期抵達。眼看天色漸亮,再拖下去極有可能延誤戰機,潛伏在村頭的王文明當即決定,仍按預定時間發起進攻。
“打!”隨著一聲令下,一顆顆子彈射進炮樓里,50多名被百姓痛恨地稱為“團豬”的敵人從夢中驚醒,頓時亂作一團。僅一個小時后,這場“奇襲”便宣告結束:守敵一部分被殲,大部分潰逃。
而今天當我們再次靠近炮樓舊址時,會發現這里早已佇立起一座三層小樓:一樓為椰子寨戰斗歷史陳列館,二樓為椰子寨村委會辦公室,三樓則設置有大型會議室。
星火燎原不止熄
清晨的椰子寨小學,書聲瑯瑯。學校后側,一棵百年枇杷樹樹蔭濃密,一座峒主廟修整一新。當年那場奇襲戰斗結束后,勝利會師的王文明、楊善集等人,正是站在這棵枇杷樹下向群眾作動員講話,并在峒主廟召開了一場臨時軍事會議。
只是誰也不會想到,枇杷樹下的振臂高呼,竟成了楊善集等人最后的戰斗宣言。
9月23日上午,駐守嘉積鎮的國民黨軍調集兵力向椰子寨反撲。由于敵我武器裝備差距大,雙方火力懸殊,討逆革命軍在持續交火中漸漸處于劣勢。最終,楊善集、陳永芹在戰斗中相繼犧牲。
盡管未能達到預期的作戰目標,但正如楊善集生前所言:“革命同志死一人,生百人!”椰子寨的槍聲,似一道閃電劃破深沉如鐵的夜空,昭示著革命低潮的嚴冬即將過去,千千萬萬瓊崖人民于黑暗中重新看到革命的希望,一時間全瓊武裝總暴動呈星火燎原之勢。
青山不語,槍聲猶在。如今,椰子寨戰斗歷史陳列館前,一座高9.23米的主題雕塑雄偉矗立。
雕塑中的旗幟寓意椰子寨戰斗豎起的瓊崖革命武裝斗爭紅旗23年不倒;雕塑中的長槍寓意全瓊崖武裝總暴動從椰子寨戰斗開始打響,中共瓊崖特委從此有了自己的革命武裝;9.23米的高度則寓意紀念9月23日這一載入史冊的日子。
“椰子寨戰斗打響的9月23日,被確定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瓊崖人民軍隊的誕生日,以及瓊崖革命武裝斗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紀念日,足見這場勝利對整個瓊崖革命武裝斗爭影響深遠。”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陳錦愛如是說。
撥開歷史煙云,滄桑大地早已換了人間,而精神之火綿延不絕。
依山傍水的村民廣場,醒目壯觀的主題雕塑,清新明亮的紅色書屋……近年來,椰子寨村傾力打造紅色美麗鄉村,不僅為群眾接受紅色精神洗禮提供了良好條件,也在深化文旅融合發展中,不斷充實著村民們的錢袋子。
“村里的游客越來越多,我也借勢開起農家樂,日子越過越紅火。”在椰子寨村村民符策耀看來,大伙兒創業致富、興業增收,便是對紅色基因最好的傳承。
一問一答
椰子寨戰斗主題雕塑為何高9.23米?
答:雕塑高9.23米,寓意椰子寨戰斗打響的日子:1927年9月23日。1986年12月30日,瓊崖武裝斗爭史領導小組根據原瓊崖縱隊老同志的要求,向海南區黨委和海南軍區黨委報告,建議參照中央把“八一”南昌起義的日子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批準將椰子寨戰斗打響的日子定為瓊崖縱隊的誕生紀念日。此建議后獲批。至此,1927年9月23日也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瓊崖人民軍隊的誕生日,以及瓊崖革命武裝斗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紀念日。(李夢瑤)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