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續修的《姜氏族譜》封面。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耿 攝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耿
祖籍澄邁的姜唐佐,曾問學于蘇東坡,后來鄉試中舉,成為海南科舉史上的第一位舉人(一說他后來也考中了進士)。姜唐佐之所以能考中舉人,與蘇軾的點撥自然有關,也離不開良好的家教和家風,尤其是尊師重教的家訓。翻閱澄邁縣老城鎮國社村族老珍藏的《姜氏族譜》,發現其中的“家訓垂勸”規條在今天看來,仍頗具現實意義。
姜氏的“家訓垂勸”寫道:“我族自元熹祖入籍澄邁儒姜,初不過一人之身耳,以一人之身遞傳而分之,不啻以百計身也,以百計身則心亦以百計矣,是故族屬支派之多,其制行端方,敬順不怠,而求合于道者,代不乏人。”
可以想見,隨著姜氏子孫不斷繁衍,人口逐漸多了起來,人多卻心齊,且符合道德倫理,每一代都不乏其人。但是,姜家也出過一些不肖子孫。“然貪得暴戾,肆悖不修而與道乘者,間亦有之。夫貪得暴戾者,豈其天性使然?抑亦無所以維系其心?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故浪蕩以破其家,忤逆以肆其性,犯上作亂,罔所不至,上之人從而法究之,刑戮之,寧不為吾族羞乎?”
族中個別子弟貪婪暴戾,揮霍敗家,違法犯上,成為家族的恥辱,是天性所致,還是缺乏道德約束造成的呢?可見“父兄之教”的重要性,這也是制訂“家訓垂勸”的必要性。
于是,便有了“勸孝”“勸慈”“勸友”“勸恭”等4條姜氏家訓。
“勸孝”一節,“念子身所自來,報親恩而罔極。”想到自己身體的由來,父母的恩情是怎么都無法全報的。因此,無論為父母雙親做什么來盡孝道,都是理所當然的。而“甚或同生而愛異,當思自取之由;雖繼續亦母儀,尤宜曲盡其道?!比绻改钙珢圩约旱耐值芙忝茫蔷鸵伎际遣皇莻€人原因所致了;至于自己的繼母,也要像對親生母親那樣待她,盡人子之道。
“勸慈”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原則:“茍溺愛等于禽犢,將釀惡其鴟梟?!备改改鐞酆⒆又粫Я撕⒆?,因此要“首戒奢華”“嚴防浮肆”,才能“逸欲端絕,言必誠實,行必篤厚”。孩子長大后,“訓誨必延良師,毋惜脩脯之費;婚娶須求佳偶,豈圖財帛之豐?”子女讀書要請良師,不要心疼教育經費;婚娶的時候,要為他們尋找品行端正的佳偶,不能貪圖彩禮的豐厚。
“勸友”要求族眾要善待自家的兄弟姐妹,尤其是長子要有父親一樣的胸懷,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以父道為兄職,則訓誨自所必誠;撫弱弟如己兒,則財產自所不計。”
“勸恭”說的是宗族內部成員相處時的規范:“凡事必須請命,出言務期遜卑,雖賢智萬不敢相先,況庸愚尤亟需受教。”家族之中,尊卑有序,年輕人遇事要向長輩請教,說話語氣要謙遜;哪怕是自己很聰明也不要僭越,愚鈍的就更加要有迫切的受教之心。
族人之間發生摩擦和沖突怎么辦呢?“是非之辨,揆理尤貴原情;嫌隙之萌,能忍不如能化。不藏怒,不宿怨,和氣聚于門庭;毋犯齒,毋犯尊,風化推之宗族?!北婷魇欠?,講情比說理可貴;矛盾萌發,強忍不如化解;不積蓄怒氣和怨氣,門庭就會一團和氣;不發生口角,不冒犯尊長,整個宗族就會和諧。這樣的處事原則,推及今天的家庭和社會,恐怕也是行得通的。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