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從滿街黑、灰、藍色的“制服”到牛仔服、喇叭褲的出現,從勞動布、“的確良”到絲綢、棉麻……時光的鏡頭下,衣著的變化構建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百姓生活中最亮麗多姿的一道風景線,讓不同時代的青春多姿多彩,一襲布衣自成芳華。
“50后”回望:就要有“熱血青年”的樣子
年輕時流行穿什么?在 “50后”王曙鴻看來,那時候的年輕人追求進步,喜歡把自己打扮成“熱血青年”的樣子。“黑、白、藍、灰、綠是我們那時的流行色,即便是花季少男少女也穿差不多樣式的綠軍裝或是白襯衫、藍灰粗布衣,男生一律短發平頭,女生都扎小揪揪或留短發。”
上世紀70年代,王曙鴻(中)和她的姐妹穿著“的確良”襯衣合影。
王曙鴻仍保留著一張她和同學在瓊海嘉積中學紅樓門前攝于1971年6月的集體照。
黑白照片上,看不到穿裙子的女生,男女都穿肥腿褲,有的人還把袖子或褲子卷起來。“那時買衣服還要布票,并且只能去海口百貨大樓這家國營商店買,衣服只有大、中、小號三個尺碼,合不合身都這么穿。”
“高個子窮,矮個子富,一年少穿五尺布。”“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大改小、舊翻新,補丁摞補丁。”王曙鴻回憶道,這些“民諺”是對當時社會生活很真實的寫照,那時布票少,大多數人一年能添一件新衣服就很不錯了,衣服上的補丁跟地圖一樣花,家里有兄弟姐妹的也是小孩子撿大孩子穿過的衣服。
穿旗袍的王曙鴻。
王曙鴻出生在新加坡,3歲才隨父母歸國,骨子里是個很愛美、愛時尚的女性。海南是僑鄉,很多華僑都喜歡穿旗袍,王曙鴻猶記得她母親在1940年代的老照片上穿旗袍的樣子。因此,這位海外歸來的青春女孩,在改革開放之初,便迅速地釋放了自己對美的激情,學著母親的樣子穿旗袍。
“媽媽有很多件花旗袍,我那時只穿了比較素凈的款式,長度過了膝蓋,不算太出格。”除了旗袍,在1970年代末,王曙鴻也喜歡別的時興衣服。那時流行“的確良”,這種“不用從地里長出來的布”引領了當時鮮亮、挺闊的服裝風潮,小伙子穿件白色“的確良”襯衣,大姑娘穿綠色和藍色“的確良”連衣裙,這兩個顏色當時叫海水藍與海水綠,還有小翻領的襯衫或是小西裝,走在街上回頭率很高。
“70后”變遷:靚絕椰城的“港星風”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人們穿衣更加時髦了。隨著香港電影的流行,不少愛美的海南年輕人穿衣開始追逐“港星風”。
上世紀90年代,李茹鵑穿著當時最流行的吊帶背心。
“張曼玉、王祖賢、邱淑貞、林青霞等明星就是我們那個時代的時尚Icon(時尚偶像),戲里戲外我們都會追逐她們時尚的身影,學著她們的穿衣搭配。”海口“70后”市民李茹鵑仍清晰地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港片中那些經典鏡頭。
戲外,王祖賢的牛仔衫、朱茵的連帽衛衣、鐘楚紅的黑皮衣……花樣百出的港風服飾,每一個造型都攝人心魂,成為萬千少女的時尚啟蒙。從那時起,人們開始擺脫拘謹與束縛,追求服裝款式的變化,打扮成自己喜歡的模樣。“我上大學那年剛好是1991年,當時正開始流行吊帶背心加短褲,我們學藝術的女生比較前衛,早早穿上,惹得全校女生效仿。”李茹鵑回憶道。
“當年還流行碎花裙,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女孩們都想擁有一件碎花裙,再加上一雙高跟鞋,就能成為街上的焦點。”李茹鵑不跟隨大流,別人穿花裙子,她則是簡簡單單的白T恤和牛仔褲,但一頂潮人必備的帽子立刻讓她成為街頭時尚達人。
“后來參加工作,我們也很喜歡看TVB的職場劇,劇中的辦公室女郎,穿著一套干練端莊的西裝,腳踏高跟鞋,散發出叱咤風云的氣場,也是許多年輕女孩追逐的夢想。”李茹鵑回憶道,那時港風職業裝不好買,她就開始自己設計,然后在海口找裁縫做,有時還會托親戚從廣州或者香港帶回一些流行的職業裝給她。“每每收到新衣服,心里甭提多開心了。”
“80后”親歷:職場上行走的“衣架子”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購成為中國人購買服飾的重要渠道,人與人著裝上的地域差別越來越小,并且款式也更加多樣。人們的物質生活改善、思想逐漸開放,服飾也從千篇一律變得“百花齊放”“各花入各眼”;著裝從為了蔽體保暖,變得突出個性和美感。
宋寧的職場穿搭。
“宋寧就是行走的‘衣架子’。”海口“80后”市民宋寧是朋友眼中有口皆碑的“時尚達人”,每次出席重要活動,朋友們總能在現場或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她得體而大方的著裝,簡約卻不簡單,時尚卻不浮夸,堪稱職場穿搭教科書。
“我從初中起,就有了服裝審美意識,那時我們學校每周只有一天可以穿自己的衣服,其余四天都穿校服,畢業的時候有位老師對我說,‘印象中都沒見你穿過重樣的衣服’。”步入職場后的宋寧依舊保留著這個習慣,盡量不穿同樣的衣服見同一個人,與朋友見面前也會想一下上次見面穿什么,以免“撞衫”。
“穿衣最重要的是合時宜,既得體又不突兀,既尊重工作伙伴又不嘩眾取寵。”宋寧有一套職場“穿衣經”,在她看來,穿得合時宜比穿得漂亮更重要。比如說,一件配飾很好看,但如果場合不合適,那再美麗也會顯得不合時宜。她認為,真正的衣品好不是穿得有多漂亮,而是讓人看上去覺得很舒服。
同色系豆綠色西裝三件套、灰藍色西裝配經典款高跟鞋、白色西裝配紅色印花襯衣、黑色豎條紋西裝配一字帶涼鞋……宋寧的穿搭很容易讓人想起電視劇《歡樂頌》中的安迪、《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和《都挺好》里的蘇明玉,某種意義上代表了職業女性自我審美意識的崛起。
“現在大家對職業女性要求很高,不僅工作業務能力要強,形象氣質與精神面貌也要好,有時候會覺得有點辛苦,但大多數時候還是很開心的。”在宋寧看來,穿衣好看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為了穿出自我,用服飾審美展現自己的內心追求。
“海南越來越國際化了,衣品好的都市女郎與職業女性也會越來越多,城市也會越來越時尚。”今年是宋寧來海南的第11個年頭,一路與海南共同成長,見證了彼此從青澀到成熟。她認為,時代在變,觀念在變,服飾的色彩、質地、款式以及購買方式也在變,透過衣著的變遷,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不斷發展、創新、開放的海南社會。
本文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