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劉平:
以新能源開發推動海南新型工業做強做優
海南日報記者 易宗平
“我今年提交的建議緊盯新能源,包括關于在海南自貿港大力發展氫能產業的建議、關于加快出臺深遠海海上風電開發配套支持政策的建議、關于油氣行業低碳轉型差異化發展新能源的建議等。”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海洋石油富島有限公司化肥二部副總經理劉平接受海南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近年來,劉平發揮專業優勢,提出了以新能源開發推動海南新型工業發展壯大的多項建議。
2019年,劉平就如何提升海洋新能源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如何提高技術成熟度、增強創新能力、加速產業鏈形成等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海洋能、海上風能、海上太陽能和海洋生物質能,對優化能源結構、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他認為,海洋強國戰略的提出和實施,為海洋新能源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新能源和新型工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基于此,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劉平提交了關于對海南建設全球島嶼研究中心給予支持的建議、關于支持海南省探索有利于激勵創新的知識產權歸屬制度的建議等4條建議。這些建議已獲得相關部委的回復。
劉平說,海南新能源和新型工業發展勢頭令人振奮。今年1月,投資45億元的東方華盛PC項目一期投料試車成功,投資27.76億元的中海油丙烯腈項目也將于年內投產,為做強上下游產業鏈提供了有力保障。圍繞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布局,油氣產業初步形成油氣勘探開發、加工、輸送、倉儲、貿易等上下游一體的全產業鏈。
近年來,劉平進行了多次產業實踐和多方調研,讓他在欣喜之余也產生隱憂。“要有序、快速推進儲氣能力建設,避免小規模接收站‘遍地開花’。”劉平在2021年全國兩會上建議,要創新“組團拼單”建設模式,打造國家級儲氣能力創新示范中心,大力快速提升儲氣設施建設速度與規模。他相信,海南油氣產業將朝著千億級別邁進。
劉平介紹,2022年全國兩會上,他提出關于加快出臺深遠海海上風電開發配套支持政策的建議,其背景在于,近海風電資源面臨與近海養殖、漁業捕撈、運輸航線等爭奪有限資源的問題,且近海風電資源開發即將飽和。
談及在海南自貿港大力發展氫能產業的建議,劉平說,氫能屬于新興的清潔能源,具有燃燒熱值高、無碳排放、應用場景廣等諸多優勢,隨著氫能技術的全面發展,燃料電池將深入到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海南有發展氫能產業的諸多優勢:環海南島海域天然氣資源豐富,可供制氫;環海南島風電資源豐富,通過海域風能發電,可以發展海上風電的海水制氫;環海南島近海具備潮流發電的自然條件,可以作為清潔能源探索的方向。
劉平表示,國家出臺“雙碳”目標后,他十分關注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所提的建議聚焦新能源應用及能源企業低碳轉型方面,希望又好又快推動海南新型工業做強做優。
(海南日報海口3月7日訊)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