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其所有慰勞渡海戰士
黎族同胞迎親人
歡迎渡海先鋒營聯歡大會舊址。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操
阜龍鄉位于白沙黎族自治縣東北部,距縣城18公里。70年前,這個黎族同胞聚居的山區鄉迎來了中國人民解放軍40軍118師352團渡海先鋒營的799名勇士,阜龍鄉群眾傾其所有,為解放軍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支前工作一片火熱
“1950年初,得到瓊崖區委‘接應和配合渡海大軍解放海南島作戰’的指示,白沙縣區委、區政府成立支前委員會,統一部署,組織力量,深入各鄉村宣傳發動群眾,組織支前隊伍,動員青年參軍參戰,開展捐獻‘一元錢、一升米、一顆子彈’的活動。”白沙縣老促會常務副會長陳德基告訴記者,白沙解放區的男女老少紛紛加入支前工作,編擔架、修牛車、舂米、打柴、掃房子,隨時準備迎接大軍的到來。全縣各個村寨開展參軍參戰競賽,涌現出父送子、妻送夫參軍上前線的熱潮。其中,阜龍鄉一次就有120名青年參軍上前線。
原白沙黎族自治縣縣委宣傳部長董元培向記者講述了白沙當地群眾積極參與支前工作的故事:“在獻錢獻糧活動中,曾遭受國民黨摧殘最嚴重的紅毛鄉,縣支前委員會原本不給其分配任務,但群眾不甘落后,各村紛紛組織群眾上山打獵,將換來的錢全部捐獻給政府。許多村寨的黎族、苗族群眾除了播種用的種子,把所有的糧食都捐獻了出來。白沙一、三區的群眾甚至提前1個月過春節和提前春耕,以便渡海解放大軍一登陸,立即奔赴前線,投入支前服務。”
歡欣鼓舞迎接渡海先鋒營
1950年3月5日,渡海作戰兵團第40軍118師渡海先鋒營的將士們分乘14只帆船起渡,于6日14時左右在白馬井南側登陸成功。
隨后,渡海先鋒營和瓊崖縱隊接應部隊一起,突破國民黨軍兩個團的追截,向白沙縣阜龍解放區轉移。“當部隊到達阜龍鄉時,阜龍、獅光、番加等鄉的群眾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歡迎。”陳德基說。
解放軍的到來,讓阜龍鄉的黎族同胞歡欣鼓舞,他們紛紛前往慰問,有的挑來糧食,有的送來豬肉,有的送來芭蕉、芒果、菠蘿蜜等水果。“阜龍鄉群眾把房子打掃得干干凈凈,像接待親人一樣拉著渡海戰士到家里去住。鄉親們殺豬宰牛,盛情款待,黎族婦女像照顧自己的親人一樣,給傷病員喂飯,用草藥清洗傷口。”董元培說。
牙叉、元門、白沙、南溪、巴王、七坊等鄉的群眾得知解放軍的到來,也紛紛殺豬宰羊,籌錢籌糧,從幾十里外趕到阜龍鄉慰勞渡海戰士。黎族同胞跳起歡樂的舞蹈,慰問剛勝利渡海的英雄戰士們。慰問解放軍的人群絡繹不絕,沿途大家互相招呼:“我們的隊伍來了,快看我們的子弟兵去。”
一位黎族老大爺高興地牽來一頭牛,要送給部隊宰了吃肉。部隊領導知道黎族同胞生活困苦,再三婉言謝絕。老大爺說什么也不答應,把牛牽回去殺了,挑著牛肉送來。
陳德基講述,3月8日,中共白沙縣委、縣民主政府和瓊崖縱隊接應部隊在阜龍鄉召開歡迎渡海先鋒營大會。縣長王昌主持會議,118師參謀長茍在松在發言中表示:“白沙人民是我們的父母,我們要努力戰斗,解放全瓊崖報答白沙人民。”白沙縣長王昌代表白沙全縣各族人民向渡海先鋒營贈送一面繡有“人民救星”的錦旗,表達對解放軍的深情厚誼。
那天,渡海先鋒營駐地一片歡騰。先鋒營的指戰員們揮臂歡呼:“感謝白沙人民的慰問和慰勞。”“多打勝仗,報答白沙人民!”白沙群眾也揮臂歡呼:“歡迎渡海大軍,歡迎人民子弟兵!”晚上,這里還舉行了聯歡會,黎族苗族青年男女跳起打柴舞、竹竿舞,吹起金竹笛,唱著民歌,歌頌共產黨,歌頌解放軍,歡迎渡海指戰員的到來。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