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桃的老宅院掩護革命同志秘密開會。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操
鶯歌海是漁業重地,也是海南革命老區。鶯歌海的熱血兒女們留下了不少蕩氣回腸的英雄故事,他們為鶯歌海的藍色海洋文化注入了紅色基因。“鶯歌海鎮能夠成為海南重點老區鎮,其中重要的一條是這里有許多革命家庭和革命堡壘戶,其中張開桃一家非常典型。”樂東黎族自治縣鶯歌海鎮黨委副書記張忠祥介紹。
“姑媽一家人都投身革命,擁護共產黨。”今年84歲的張澤文從小在鶯歌海海邊長大,從兒童時代起,他就常聽姑媽張開桃講述她支持革命的故事。據他介紹,張開桃1906年出生于鶯歌海村的一個鄉土醫生家庭,十六歲時嫁給同村漁民馮德華,生下獨生子馮坤清。在鶯歌海抗日救亡會主任張開芳的指引下,馮坤清長大后參加革命,加入中國共產黨,19歲時就成為中共崖縣五區區委書記。
據鶯歌海鎮的一位研究革命歷史的老人陳明發介紹,1937年至1939年間,中共瓊崖特委劉秋菊、林茂松、中共崖縣縣委書記葉云夫等親臨鶯歌海指導抗日工作,并先后在這里成立鶯歌海婦救會、鶯歌海抗日游擊隊等革命組織。“革命骨干經常在張開桃家開會,策劃布置鶯歌海抗日活動,張開桃和兒媳就在旁邊站崗放哨,送情報,并提供食宿方便。”陳明發說,張開桃不僅支持兒子參加抗日,而且將她一生勤儉積存的400光洋和玉鐲、金器都捐獻給何如愚、吳清堯購買短槍打鬼子。
張開桃家的老宅院位于鶯歌海鎮海濱街東路31號,如今宅院依然存在,院落的結構并未改變。“當年這院子每個房間都有暗門,每一扇暗門能容一個人通過,平時就用破籮筐之類的東西蓋上。”張澤文告訴記者,革命同志就經常躲在屋內秘密開會。
1941年冬的一天,多位革命同志在張開桃家召開會議,因漢奸告密,日本兵前來搜查。“姑媽和兒媳在家門口放哨,發現敵人,她急中生智突然和兒媳大聲吵鬧,并叫鄰居來評理。正在屋里開會的同志得到信息后,立即從屋后的暗門安全退出。”張澤文講述。
革命同志但凡遇到困難,張開桃總是沖在前面提供幫助。有一次,張開桃和兒媳送區委交通員吳清圣離開鶯歌海,不巧在途中遇上特務。“姑媽感覺不妙,一邊輕聲地告訴吳清圣往前快走,一邊朝兒媳臉上打了兩巴掌引開特務的注意,幫助吳清圣安全脫險。”還有一次,馮坤清、吳清堯、符家善等幾位同志在水溝坊東路遇上特務排查,張開桃看到后,馬上回家,取來三件漁民衣服讓他們穿上,并拿著魚筐假裝出海,幫助同志們安全避過特務,免遭查問。
張開桃的老宅院及院墻外的小巷承載著無數革命志士的生死瞬間。
共產黨員吳祥海因躲避敵人追捕,在躲藏過程中全身多處擦傷。張開桃和兒媳將吳祥海接到家里,為他洗衣、換藥、擦洗傷口,第二天又用船將吳祥海送到安全區域。
“偵察敵情,應付敵人,報告敵情……張開桃憑著堅定的革命信念,冒著生命危險支持革命斗爭,令人肅然起敬。”陳明發說,張開桃看似并不驚心動魄的平凡工作,卻有力地支持了抗日。
1943年8月,中共感恩縣三區區委員符家善來鶯歌海聯系何如愚、吳清堯商議工作,不料被漢奸發現,日本兵追捕符家善,張開桃迅速把符家善引入家中,并指引符家善從后門脫險。日軍了解后,當晚將張開桃抓走并送到日軍兵營隊審訊。
張開桃遭到了日寇的毒打,酷刑使她昏倒數次。任憑敵人百般折磨,張開桃寧死不屈,始終沒有暴露黨的組織人員。
即便面臨各種危險,張開桃一家也沒有動搖過。“1945年12月,張開桃的兒子馮坤清犧牲。張開桃化悲痛為力量,更加堅定信念,繼續為我黨工作。張開桃作為一個革命母親,她用自己的鮮血、生命保護了我黨革命同志,多次讓我黨革命同志從虎口中脫險。”陳明發介紹,解放后,政府授予張開桃家庭為“革命堡壘戶”和“光榮烈屬”稱號。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