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華南人民解放軍代表團成員合影。后排左三為馬白山。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從戎投筆回天涯,孤島烽煙出將才。獨領風騷創四支,共同征戰除狼豺。馳驅五指建基地,長守邊防衛國家。夕照勇承編戰史,汗青留得繼開來?!边@首詩,寫的是馬白山——這是一個解放海南島戰役史上繞不開的名字。他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看到新中國的成立,見證著時代發展,直到1992年逝世。
鍛造鐵軍的“西線王”
4月12日,海南日報記者來到澄邁縣老城鎮馬村馬白山將軍紀念園,只見一束束鮮花擺放于紀念碑前。翻開回憶錄《浴血天涯》,將軍的戎馬生涯讓人敬仰?!坝腥诵ΨQ父親為‘西線王’,說的是他幾次在瓊西地區建立和擴大黨的武裝力量,在當地威信很高。”馬白山的兒子馬必前說。
1938年12月5日,云龍改編后,瓊崖抗日獨立隊只有3個中隊300多人。3個月后,獨立隊擴編為獨立總隊,馬白山任獨立總隊隊附(副)。為擴充革命武裝,馬白山主動提出到瓊西去拉起一支隊伍來。馮白駒和特委同意了他的請求。經過短短兩個月的努力,一支300多人的武裝組建了起來,不久編為瓊崖獨立總隊第三大隊。一年后,擴充為第二支隊,馬白山任支隊長。
1942年春,馬白山奉命率領第二支隊從瓊西到東線,協同第一支隊作戰,取得了瓊文地區抗日反頑斗爭的勝利,使瓊文革命根據地進一步鞏固。但此時的瓊西地區,由于第二支隊東調,各縣地方武裝各自為戰,極不適應抗日斗爭形勢的發展。馬白山又一次主動提出,到瓊西建立一支新的支隊。
“無軍費、無槍支、無人,建立新的隊伍談何容易?”“好不容易把一支隊伍帶起來,何必再去建新的?”當時一些人的懷疑沒有打消馬白山的念頭。不到一年時間,第四支隊在他的努力下硬是拉出來了,成為一支建制齊備、兵員足額,擁有4個大隊、10個中隊和醫療隊、軍械廠,威震瓊西、令敵膽寒的鐵軍。
主動加入渡海作戰指揮
1949年7月,一份來自北平的電報令瓊崖軍民感到無比光榮:黨中央指定馬白山為瓊崖縱隊、華南游擊隊代表,前往北平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950年春,參加全國第一屆政協會議后,馬白山奉命南下協助第四野戰軍十五兵團渡海作戰解放海南。渡海作戰第一批兩個加強營渡海登陸成功后,十五兵團決定組織第二批兩個加強團偷渡,其中40軍加強團決定在臨高角一帶登陸。
澄邁縣黨史研究者王邦照介紹,馬白山是瓊崖縱隊副司令員,十五兵團領導本來想讓他隨大部隊渡海登陸,但他不顧個人安危,勇挑重擔,主動向兵團副司令員兼40軍軍長韓先楚提出隨加強團渡海登陸作戰的要求。他認為自己有著多年轉戰澄邁、臨高、儋縣地區的經驗,對我軍民情況、地形十分熟悉,在渡海途中如果發生意外或登陸后有困難,可以相機協助指揮。經過馬白山的再三堅持,韓先楚同意馬白山加入加強團的渡海作戰指揮。
1950年3月26日晚,加強團開始渡海。次日凌晨5時左右,40軍加強團預定登陸點臨高角傳來激烈的槍炮聲,而船隊正前方的海岸則是澄邁縣境內的玉包港。就在此時,敵偵察機從上空飛過。
船隊繼續駛向預定登陸點,還是就近強行登陸?擺在了指揮員劉振華的面前,馬白山認為,盡量避免在白天與敵艦敵機進行海戰。他建議,應趁霧大就近登陸,盡快上岸找到當地黨組織再做打算。
劉振華采納了他的建議,最終加強團以較小的代價在澄邁玉包港成功登陸。馬必前說,多年后,劉振華將軍憶及這件事時,還感慨地說,“要不是有馬副司令員一起過海,后果很難想象。”
參考資料:《浴血天涯》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