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風電產業版圖持續拓展
“海上森林”送綠能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夢曉
8月14日,大唐海南儋州12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陸上集控中心中控室內,一組組密密麻麻的實時數據流在屏幕上跳動,值班長劉鈺彬緊盯各項參數,手中不停地操作機器發出指令。
30公里外的海水中,一座座海上風車隨風而動,扇葉在空中畫出一個個圈。緊接著,由風能轉化而來的電能傳輸到陸地上,經并網后抵達千家萬戶。
“我要做的是密切關注實時風速與風機的功率匹配情況,并嚴格按照電網調度指令調整場站負荷。”劉鈺彬介紹,近期面對海南連續高溫天氣,電網負荷持續攀高,場站發電設備面臨嚴峻考驗,海上和陸上集控中心的各類常規檢修工作持續開展。
劉鈺彬說,從設備巡檢到數據監控,從定期維護到應急響應,這套高效協同的運維體系,讓清潔電能持續不斷地通過海底電纜輸送至陸地,為海南島注入綠色動力。
與此同時,在臨高縣西北部海域的蔚藍海面上,60臺單機容量10兆瓦風電機組巍然聳立,華能臨高海上風電項目已經在今年2月全容量并網發電,“海上風電森林”初具規模。
“海上的風能資源充足,發展海上風電也能減少占用陸上耕地,避免了與城市發展的沖突。”華能海南清潔能源分公司生產環保部主任助理陳智耿說。
深藍色的海水中,一座座風車正向風要能量。與此同時,海南風電產業多點開花,圍繞產業上下游建設需求,東方、儋州、臨高等多地相繼引入葉片、塔筒鋼結構、海纜、新型儲能裝備、海上施工等產業鏈上下游的制造企業。
在海南,海上風電這一綠色能源產業正加速從藍圖規劃邁向全面落地,發展版圖持續拓展升級。依托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稟賦和自貿港政策創新優勢,海南“向海爭風”的步伐愈發堅定有力。
如今,這一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注入強勁的綠色動能,更成為推動區域能源轉型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著海南力量。(海南日報洋浦8月14日電)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