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乳牙反正要換,壞就壞了吧!”這句話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然而作為一名兒童口腔醫生,我在門診中最常聽到的卻是:“醫生,快給孩子看看牙吧,昨天半夜疼得都哭醒了。”牙齒上當初那個不起眼的小黑點,不知何時已經變成讓孩子夜不能寐的疼痛來源。

關于乳牙的誤區真不少。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我們來聊一聊乳牙齲壞的那些事兒。
誤區一:“乳牙會換,壞了也沒關系”
這是最常見,也是“坑娃”最深的誤區。很多家長不知道,乳牙的使命不僅僅是咀嚼食物那么簡單,它可是身兼數職的“戰士”。
1.健康守護者
健康的乳牙可以讓孩子充分咀嚼食物,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而嚴重的齲齒會導致劇烈的疼痛,讓孩子不敢咀嚼,或者長期只用一側牙齒咀嚼,這樣不僅可能造成面部發育的不對稱,更重要的是,齲壞的牙齒是個細菌大本營,這些細菌和毒素可能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嚴重的話引起發燒、腎炎、心臟疾病等。
2.自信塑造者
完整的門牙對孩子的發音至關重要,尤其是發“f”“s”這樣的唇齒音時,如果前牙齲壞嚴重甚至缺失,孩子說話會“漏風”。另外,殘缺的小黑牙可能使孩子不敢放聲大笑,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影響社交能力。童年時期的心理陰影,有時候比牙齒本身的疾病更難治愈,家長們可不能忽視。
3.空間維持者
乳牙是恒牙萌出空間的“占位小能手”,它們早早地為恒牙占好座位。如果乳牙壞得太嚴重而提前“退場”的話,這個寶貴的位置就會被隔壁的牙齒侵占,未來恒牙萌出的時候就沒有足夠的空間了,變得里出外進,很可能還需要進行牙齒矯正的治療。
4.恒牙保護者
乳牙下方對應的就是恒牙胚,可以說是恒牙的“胚胎期”。乳牙齲壞嚴重引發根尖周炎時,可能會波及恒牙。就像乳牙“著火”,“火勢”可能會蔓延到恒牙,恒牙受到傷害,會導致牙齒顏色和形態的異常,相當于在“娘胎”里就受了傷。
誤區二:“小孩子壞牙是因為吃糖,不吃糖就沒事了”
糖確實是齲齒的“頭號幫兇”,但除了糖,還有不少東西也會壞牙,大家都要警惕。讓乳牙變壞的真正“罪魁禍首”叫牙菌斑,是一層附著在牙齒表面、肉眼看不見的薄膜,它好似一個牙齒“拆遷隊”。而對牙齒搞破壞,需要同時滿足四個條件:
一是有“施工隊”入場,口腔里得有“細菌工人”,特別是那些容易產酸的細菌,最壞。
二是“建材”到位,“拆遷隊”需要“建材”才能干活,這個“建材”可不只是糖果,所有甜味和淀粉類的食物,如米飯、面條、餅干、蛋糕、水果等,都可以成為“施工材料”。
三是找到“工地”,牙齒有不容易清潔干凈的溝溝縫縫,這些就是最佳的“施工場地”。
四是“施工”時間,細菌和酸有足夠長的時間停留在牙齒上,就會一點一點地“搞破壞”。
因此,即使孩子不吃糖,如果他愛吃餅干、愛喝酸奶等,飯后不漱口,刷牙又沒有清潔干凈時,牙齒表面就會形成牙菌斑,那些藏在牙縫里的食物殘渣就是在給這個牙齒“拆遷隊”源源不斷地輸送材料,它們日夜不停地“開工”,用酸腐蝕牙齒,直到挖出一個大洞。

誤區三:“鉆牙太疼了,孩子受不了”
這可能是家長最大的顧慮了。但現在兒童口腔的理念和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專業的兒童牙醫善于對小朋友進行行為引導,正面激勵或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此外,當病變較重,孩子可能會出現強烈不適時,醫生會適當局部應用麻藥,讓孩子無痛治療;對一些年齡過小或者特殊情況的小朋友,也有鎮靜或全身麻醉下牙齒治療等解決方法。
最重要的是:越早治療,過程越簡單,孩子痛苦越小,費用也越少!早期一個小洞,可能只需要幾分鐘補一下就好,孩子幾乎沒什么感覺。如果拖到需要做根管治療,治療過程長又復雜,治療難度和費用也會大大增加。
因此,別再被“乳牙壞了不用治”的謠言誤導啦!讓我們用科學的知識武裝自己,用正確的行動守護孩子。從小守護好一口健康的牙齒,不僅是給孩子一份受益終身的寶貴禮物,更是在為他們的燦爛笑容和自信未來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張桂蓮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口腔科主治醫師、于國霞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口腔科主任、主任醫師)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移動版|電腦版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