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場在5500米的高海拔地區舉辦的煙花秀在社交網絡上引發公眾熱議,璀璨的煙花與雪峰同框的畫面雖震撼人心,但卻對脆弱的高寒草甸造成了難以逆轉的危害。

這場煙花秀對高寒草甸有哪些影響?高原草甸為何如此脆弱?
高寒草甸生態系統是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生態系統類型
青藏高原區域生態系統以草地為主體,其中,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面積最大,它們可以合稱為高寒草地,密布在青藏高原廣袤的土地上,整個高原面積約53%都是高寒草地。
高寒草甸是亞洲中部高山及青藏高原隆起后所引起的寒冷濕潤氣候的產物,廣泛分布于青藏高原東部和東南緣的高山以及祁連山、天山和帕米爾等亞洲中部高山地區,是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具有水平地帶性和山地垂直地帶性特征的獨特植被類型。
作為青藏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寒草甸與高寒草原盡管只有一字之差,卻大不相同——高寒草甸類的年降水量達到400毫米至600毫米,且80%集中在夏季,植被以莎草科和禾本科草本植物為主,覆蓋度能達到80%至90%;而高寒草原類的年降水量只有150毫米至300毫米,植被以旱生叢生禾草為主。
高寒草甸是維持青藏高原生態平衡的關鍵
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
高寒草甸的植被和土壤能夠攔截融雪水和降水,減緩地表徑流,有效涵養水源,為下游河流和湖泊提供穩定的水源補給。同時,其根系可以固定土壤,減少水土流失,維護區域的水土平衡。
生物多樣性保護
高寒草甸是許多特有高山動植物的棲息地,如藏羚羊、牦牛、雪蓮、綠絨蒿等。這些生態系統為珍稀物種提供了獨特的生存環境,是全球高寒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基因庫。
碳固持與氣候調節
高寒草甸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將其固定在植物生物量和土壤中,有助于減緩全球氣候變化。此外,其植被覆蓋和土壤特性對局部氣候也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生態屏障功能
作為山地垂直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寒草甸與森林帶、冰雪帶等相鄰生態系統相互作用,共同構成生態屏障,維護區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完整性。
土壤改良與養分循環
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和凋落物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促進土壤養分循環,為生態系統提供必要的養分支持。
這些草甸承擔著荒漠化防治、畜產品生產、生物多樣性保育、水源涵養等多種生態功能,對筑牢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義。
脆弱而敏感,受損高寒草甸生態系統難以恢復
青藏高原屬于全球氣候變化敏感區和生態脆弱區,而高寒草甸生態系統海拔高、氣溫低,植物生長期全年只有90-150天,植被生長周期漫長。本次煙花顆粒物沉降會堵塞植物葉片的氣孔,可能會使植物光合速率下降30%(Zhang et al., 2022),硝酸鹽殘留也會改變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Liu et al., 2024)。
高寒草甸關鍵結構是“草氈層”,通常平均只有15厘米(5-35厘米)的厚度(Guo et al., 2024),草氈層下方是幾乎不含微生物的貧瘠母質層,也就是由巖石風化形成的碎屑,無法支撐植物生長。過度放牧、基礎建設或大型活動都很容易對其造成破壞,草氈層破壞之后,土壤母質極易流失,流失的過程還會進一步加劇草氈層的破壞。
高寒草甸的形成是千百年來凍融交替作用的結果,過程極其緩慢且脆弱,在正常的坡地上,這種破壞是致命的。新生的植被剛發芽,夜晚溫度驟降至零下一二十度就會被凍死,新的植物想要在這種持續凍融的環境中重新生長、扎根,難度極大,甚至需要50-100年。人工修復效果也不會太好,就算播撒新的種子,土壤沒有營養,草也長不起來;如果移植其他高海拔地方的草甸,同一氣候帶的局地移植可能還可以,跨氣候帶移植的風險較高。
(本文經過段慶偉 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院研究院教師、草原生態學博士審核)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移動版|電腦版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