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報記者 吳瓊 王文潔
6月18日,“科學教育天山行”科普作家閆建文、祁云枝走進位于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第五中學,分別帶來題為《石油科學家是這樣“煉成”的》和《植物的生存智慧》的科普講座,300名師生參加了這場活動。
“誰命名了石油?”“石油來自哪里?”“石油到底長啥樣?”講座一開始,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石油精神(石油科學家精神)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閆建文,就提出了三個問題,充分調動起同學們的積極性。
勘探家翟光明院士一輩子和地層交朋友、地球物理測井學者李寧院士給地球李CT、油氣鉆井工程師蘇義腦院士研發“給鉆頭裝上眼睛和鼻子,讓鉆頭聞著油味兒走”的“航地導彈”……閆建文為同學們講述了3位石油科學家為我國石油勘探開發做出的貢獻,他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長大科技報國。
最后,閆建文借用物理學家李政道的話寄語同學們:要創新,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要創新,需學問;問愈透,創更新。


“植物最大的敵人是誰?其實是它自己,同一種植物會爭陽光、水分,很多植物為了生存,不得不到很遠的地方開疆擴土,但它們不會行走怎么辦?”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祁云枝,帶同學們當了回“小偵探”,發現了植物的生存秘密。例如,植物為克服不會走動的缺陷,演化出形形色色的生存智慧與特技——蒲公英會使用降落傘、野燕麥會爬行、蒼耳會蹭車、車前草用種子黏人、金魚草會用“二唇花冠囊”挑選紅娘、花柱草能夠以弱小之軀暴打“媒婆”。


重慶大學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等35家出版社,和航空知識雜志社、科學世界雜志社等12家機構推薦的4000冊優秀科普圖書和2100冊科普雜志參加了此次“科學教育天山行”全國優秀科普圖書作品展。之后,這些科普圖書和科普雜志將被送往新疆和田、巴州、阿克蘇、喀什、克州五地的18所學校。同時,科普時報社將向這18所學校贈送《科普時報》,助力科學教育普及。
科普作家進校園活動是“科學教育天山行”系列活動之一。“科學教育天山行”是由科技日報社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教育廳、自治區科技廳、自治區科協聯合主辦的精品科學教育項目。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第五中學是一所浙江金華援建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于201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現有學生3064人。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移動版|電腦版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