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惠民潤椰島 法治護航自貿港
——海南“八五”普法工作綜述

在三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三亞市城郊檢察院檢察官通過做游戲向學生普法。記者覃創源 攝
法治時報全媒體記者 田春宇
當儋州鐵匠村的儋州調聲裹著法治知識傳遍村落,當樂東中學學生用剪紙勾勒“守護憲法”的模樣——這些散落在海南各地的普法場景,共同勾勒出“八五”普法期間,海南與自貿港建設同向同行的法治畫卷。
回望征程,海南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圍繞自貿港建設大局創新普法實踐,在普法形式上求新、內容上求實、責任上求嚴,讓法治宣傳從“紙上”走向“身邊”走入“心間”,將法治力量滲透到自貿港建設各個角落。
這份浸潤城鄉、貫穿內外的法治溫度,既繪就全民參與、共治共享的普法新圖景,更以潤物無聲的持久之力,筑牢了自貿港行穩致遠的法治根基。
基層普法接地氣 文化賦能入人心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行為一定要追究,不能非法騙呀么騙人錢……”9月19日上午,儋州市木棠鎮鐵匠村大榕樹下,村民調聲隊伍用國家級非遺儋州調聲唱響《電信詐騙害人害己》。歌詞里的法律知識伴著節奏傳開,村民們聽得入神。
在樂東中學剪紙教室里,初三學生袁裕鴻舉著“守護憲法”的作品笑稱:“剪剪紙就能學法律,還能講給爸媽聽,特別有成就感。”
在海口市瓊山區南珍茶樓,居民在品茗閑談間輕松學法,打造“老爸茶+非遺+法治宣講”新模式。
近年來,在海南,以瓊劇、崖州民歌、老爸茶等海南特色文化為載體的特色普法品牌不斷興起。基層普法正以文化為紐帶,走出“接地氣、入人心”的新路子。
“八五”普法以來,海南夯實法治文化陣地,依托展覽館、黨群服務中心等建成憲法、禁毒等主題法治公園、廣場75個,設立農村法治圖書角2519個,讓法治元素融入日常。
網絡普法同樣出彩。“網信海南”打造的“麥小椰”動漫IP通過“普法微課堂”短視頻傳遞法律知識,總點擊量超200萬次;建立三亞市海棠區法治文化傳播中心,打造“筑夢公益 普法先行”云直播、“自貿港法微課堂”等宣講平臺,受眾550余萬人次。省司法廳舉辦國家安全、民法典等主題的法律法規知識答題活動,累計近200萬人次參與。“海南用文化賦能法治宣傳,既傳承本土文脈,又讓法律知識走進百姓心里。”海南省司法廳黨委委員、副廳長郭扭只表示,這種“文化+普法”模式,實現了法治教育與文化傳承的雙贏,讓法治精神在瓊州大地扎根。
重點群體精準普法 法治素養全面提升
“八五”普法以來,海南聚焦領導干部、青少年、村(居)民等重點群體,開展精準化法治宣傳教育,推動不同群體法治素養同步提升。
海南以制度推動領導干部堅持帶頭學法。2023年,全省46個省直部門和19個市縣6萬多名公職人員集中學法考法,參考率96。89%,合格率99。59%。在郭扭只看來,領導干部是“關鍵少數”,必須帶頭學法用法,才能更好地推動法治海南建設。
青少年法治教育同樣出彩。
三亞市城郊檢察院建立的“三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格外受當地中小學歡迎。該基地通過VR體驗、模擬法庭等形式,讓青少年沉浸式學法,自2021年以來,已接待169批中小學6300余名師生。像這樣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我省已建成85個。如今,我省已構建起“課堂+基地+活動”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立體體系,實現各中小學全覆蓋選優配強法治副校長,開展防欺凌、防性侵等法治講座4。2萬余場次。
9月16日,定安縣龍河鎮茶根村委會里的普法課座無虛席,學生中有村(社區)干部、村民代表,也有大學生村干部、退伍軍人、致富能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法律明白人”。他們活躍在田間地頭,既開展法治宣傳,又參與矛盾調解,2023年以來共參與法治宣傳5萬次、化解矛盾糾紛1萬余件。
這正是海南針對村(居)民的深入普法工作,專門實施的“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當前,全省已培育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4。6萬余名。
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深入推進,涌入這片熱土投資興業的企業日益增多。以完善的法治環境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不僅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核心內容,更是自貿港建設行穩致遠的重要支撐。
數據統計顯示,海南有關部門圍繞自貿港封關運作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已累計走訪企業2218家,組織“法治體檢”1830余場次。
不僅如此,海南還通過分眾化普法筑牢營商環境法治根基。“八五”普法以來,我省開展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宣講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累計宣講1400余場次,受眾近19萬人次;每年組織省直有關單位開展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進重點園區活動,覆蓋13個重點園區200余家企業。2023年,我省部署開展“百所進千村”民法典普法活動,整合5000余名律師資源對全省2544個行政村進行包點式普法,切實把法律知識送到田間地頭與企業車間。
“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普法是基礎也是關鍵。”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王磊表示,海南始終聚焦市場主體需求,以精準普法打通法治服務“最后一公里”。下一步,海南將持續深化“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讓普法與企業發展、群眾生活同頻共振。
普治結合顯成效 以法治力量護航自貿港
“八五”普法不是簡單的法律宣傳,而是與法治實踐深度融合,通過普治結合,推動海南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顯著提升,為自貿港建設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在立法層面,海南統籌用好一般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法規和自由貿易港法規制定權,聚焦民生保障、營商環境、生態保護等重點領域,已制定出臺48件自貿港法規,為自貿港建設搭建起完善的法律框架。
在法治政府建設方面,海南建立省政府總法律顧問制度,深化府院聯動、檢司會商機制,2024年全省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99。97%,位居全國前列;政務服務事項“零跑動”可辦率達 96。61%,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便捷。
在社會穩定方面,海南完善監獄、社區矯正機構普法責任清單制度,組織社會力量開展普法志愿服務,實現全省罪犯、矯治對象、安幫對象法治教育全覆蓋,全省監獄系統連續22年安全穩定,社區矯正對象再犯罪率持續處于較低水平。
法治社會建設也亮點頻出。海南創新引入臨時仲裁制度,全國首例臨時仲裁案件在海南開庭審理,豐富了商事糾紛解決途徑;開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打擊治理私彩賭博違法犯罪等專項行動,推進移風易俗,推動形成“崇德守法、誠信友善”的社會風尚。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人才隊伍專業化建設。
郭扭只介紹,“八五”普法啟動以來,我省已舉辦普法骨干培訓班108場次,廣泛吸納由立法機關、司法機關、高等院校以及法律服務行業推薦的實務人員和專家學者,組建“海南省‘八五’普法講師團”“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普法講師團”等隊伍,每年開展宣講1500余場次。目前,全省共建省和市縣(區)“八五”普法講師團22個、普法志愿者隊伍171支等。
“‘八五’普法以來,海南實現了公民法治意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雙提升’。”王磊表示,下一步,海南將繼續深化普法創新,把法治宣傳教育與自貿港封關運作、鄉村振興、民生保障等重點工作緊密結合,讓法治成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核心競爭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法治動力。
涉外普法精耕細作 助涉外法治服務提質
海南自貿港建設以來,涉外法律服務需求日益增長。
在三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培訓室內,工作人員正為旅館從業者演示境外人員住宿登記系統操作,桌上多語種普法手冊整齊擺放。
“我們會及時宣介海南自貿港更加便利開放的政策,比如免簽政策、引才政策等,還會推出就近辦理簽證證件、網上申報住宿登記等便利化措施。”三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民警張明哲說。
鳳凰公證處作為三亞涉外服務重要窗口,涉外普法成果顯著。“我們突破傳統業務,拓展國際貿易、海事海商、金融投資等十大領域新型公證業務,2024年至今辦理涉外案件共3104件。其間,每個人都是普法大使,大家很注重普及《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等海南自貿港相關的法律法規,幫助引導投資者們少走彎路。”鳳凰公證處主任徐春雷介紹,鳳凰公證處已與42家合作單位設立“鳳凰跨境跨域家事法律服務中心”,累計為40多個國家和地區、4000余人次提供服務。隨著國際化“朋友圈”不斷擴大,鳳凰公證處的涉外普法服務也慢慢轉變為“雙向輸出”,也幫助從三亞走出的投資者掌握更多國際法律常識,規避國外投資風險。
“服務的同時深入普法,能為很多自貿港投資者規避風險。”法國國家公證培訓學院院長穆斯塔法?梅基說。
這些都是海南深耕涉外普法服務,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縮影。
“涉外法治保障體系已成為自由貿易港參與國際競爭的核心軟實力。”王磊介紹,海南正通過資源整合與服務升級雙輪驅動,創新構建“普法+服務”融合機制,推動法治紅利惠及中外市場主體。隨著涉外法治服務能級持續提升,自貿港正以法治為基石積蓄發展勢能——通過完善涉外法治服務體系、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封關運作筑牢制度屏障,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行穩致遠。
王磊表示,今年是全民普法走過的第40個年頭,也是“八五”普法規劃的收官之年。更值得關注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宣傳教育法》將于今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這一系列法治建設重要節點交匯的當下,海南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必將乘勢而上,為自貿港建設騰飛注入更為強勁的法治動力,也為全民普法事業書寫新的精彩篇章。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移動版|電腦版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