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地聯動推進南繁科普進校園,讓科學教育“活”起來
在孩子心里種下南繁科技的“種子”

“南繁科普進校園”公益講堂活動中,研學老師為孩子們講述豌豆種子生長知識。

“南繁科普進校園”公益講堂活動期間,孩子們體驗制作育種盒。本版圖片均由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鈺 通訊員 汪挺 攝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鈺
“同學們,有誰知道南繁是什么意思?”9月27日,三亞市海棠區,海棠人才基地學校一堂妙趣橫生的科普課上,同學們開啟了一次短暫卻奇妙的南繁之旅。
當天,研學老師帶領同學們以觀看圖文視頻、動手實踐等方式,一起探秘神奇的南繁熱土。
這是海南農墾旗下海南南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與三亞市科學技術協會、崖州區教育局結合“全國科普月”,聯合舉行的“南繁科普進校園”公益講堂活動。該活動從9月9日開始至27日,走入三亞10余所中小學,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南繁科技“種子”。
“今年9月是首個‘全國科普月’,我們也在思考如何依托產業資源稟賦,將科學的種子撒播至大街小巷、校園課堂?!焙D夏戏碑a業發展有限公司研學導師汪挺介紹。
今年8月,在教育部門和科協機構的支持下,該公司和三亞多所中小學對接,提前摸底,了解師生們的科普需求,規劃和設計科普課程,力求通過融合講座、體驗、互動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等多元形式,讓當地孩子了解南繁、認知南繁和支持南繁。
“我們希望孩子們為身處南繁熱土而自豪,在心中種下一顆茁壯成長的南繁‘種子’?!毖轮輩^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孩子們能在科普活動中充分了解南繁的意義,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認同感,從而提升使命感和參與感。
“每到冬春季,育種家們不遠千里地將一粒粒種子從北方帶到三亞南繁,就為了追逐光與熱。”在課堂上,科研老師們借助一粒粒種子的旅程,為同學們揭開南繁的神秘面紗——從科學家們為何要風塵仆仆來到三亞育種,到各類新奇特品種如何在三亞扎根,再到這些新品種如何為人們帶來舌尖幸福感……
“原來我們腳下的土地這么了不起”“我想走進南繁基地和科學家們一起種下新種子”……課程中,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化身“小小育種家”,體驗制作育苗盒,松土、播撒、覆土、澆水,動手種下一粒粒來自南繁科研基地的蔬菜種子,也讓科學的種子在心田悄然發芽。
一堂課下來,同學們發現在南繁熱土上,各色的玉米剝皮就能吃,小番茄換上了黃白綠橙的五彩衣裳,彩椒不用下鍋就能當水果啃……大伙“飽覽”新奇,“品嘗”驚艷,一頭扎進了新奇特品種的果蔬之海。
“孩子們展現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正是我們舉辦研學活動的意義所在?!毖轮輩^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墾地聯動、科企聯動等多元方式,挖掘崖州深厚的科研資源,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科普研學實踐活動,讓科技的種子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為培養未來關注科學、熱愛科技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礎。
(海南日報三亞9月27日電)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移動版|電腦版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