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助力打造“理工農醫類國際教育創新島”
“留學海南”,體驗德式應用科學教育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心怡
“新校園和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的校園特別像!”9月4日,新學期的第四天,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以下簡稱海南比科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大二學生敬鈺娟仍在探索適應自己的新校園——這是海南比科大結束在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2年的過渡性辦學后,回遷至儋州洋浦永久校址的首個學期。
現代化的教學樓、充滿設計感的歡迎中心、時尚清新的操場……對于暑假期間剛參加了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夏令營的敬鈺娟來說,新校園讓她產生了熟悉感。這得益于該校校園“中德融合”的設計理念,其規劃設計傳承延展了德國比科大校園的理性布局、模塊生長等特點。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明確,建設海南“理工農醫類國際教育創新島”,允許境外理工農醫類高水平大學、職業院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立辦學。推動國內重點高校引進國外知名院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舉辦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當地時間2022年12月13日,海南省與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獨立辦學項目簽約儀式在德國比勒費爾德成功舉辦。2023年9月,作為首所境外高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立辦學的大學,海南比科大首屆正式開學;2025年9月,該校位于儋州洋浦的永久校址正式啟用。
“海南自貿港是中國推動教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試點區域,當地政府對引入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和模式持積極支持態度,這與我們將德國優質應用科學教育引入中國的目標高度契合。”海南比科大副校長裴羽葶表示。海南比科大依托德國領先的應用科學大學“實踐嵌入式”教育理念,從海南自貿港建設與中德企業人才需求出發,搭建學生與企業的橋梁。海南比科大實行專業課程全英文教學,同步開設德語課程,致力于打造國際化、應用型的人才培養體系。
結束一節數據挖掘課后,海南比科大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學科帶頭人張豐副教授沒有馬上離開教室,而是繼續為同學們解答課堂困惑。張豐畢業于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計算生物學系的生物統計學專業,曾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擔任副研究員,其學術路徑貫穿數學、計算機與生物醫學等學科,能為學生們帶來跨學科、新視野的啟發。
張豐介紹,“實踐嵌入式”教育強調學習與實踐深度融合,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是這一教學模式的先驅。“在課堂內,我們帶領學生參與項目;課堂外,我們進行校企合作,讓學生有機會到企業充分地進行實踐學習。”
海南比科大致力于建設開放、融合、實踐導向的高等教育生態,目前教職工共有114人。“海南自貿港對國際人才的支持政策,讓我們能順利引進德國教師和全球優秀人才,確保教學質量與德國本部保持一致。”裴羽葶說。
得益于中德雙方的合作協議,海南比科大實行“3+1”雙學位培養模式:凡在校期間達到畢業條件的學生,均可獲得中國教育部認可的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在此基礎上,如果學生在大三下學期前順利完成各項課程考核,并達到德語B2及以上水平,可選擇赴德國比科大學交流學習一年。在德期間通過德語C1語言考試及相關課程考核后,學生將獲得中德雙學位。
海南比科大的教育創新之路是海南建設“理工農醫類國際教育創新島”的縮影。除了以海南比科大、海南洛桑旅游大學為代表的獨立辦學項目,位于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的26所已入駐國內外知名高校、9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也為“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寫下新的注腳。
“試驗區的戰略定位是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建立健全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教育開放政策和制度,打造中國教育開放發展新標桿、中國教育改革創新試驗田、中外教育交流互鑒集中展示窗口、承接國際教育消費回流的重要平臺和‘教科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鄒文濤介紹。
據介紹,海南推進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態勢積極向好,2018年4月13日以來,累計簽約引進48所國內外知名高校和88所知名中小學校。
(海南日報洋浦9月7日電)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移動版|電腦版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瓊ICP備05000041號-1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