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市縣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
用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檢驗學習教育成果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黎鵬 張期望 劉冀冀 劉夢曉 劉陽秀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省各市縣緊密結合各自實際,高標準高質量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通過堅持以學鑄魂、以查破題、以改增效,著力解決一批群眾關切的突出問題,用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檢驗學習教育成果。
“這片閑置地原本雜草叢生,現在卻成了便民停車場,真心為社區和街道辦黨員干部點贊。”近日,在海口市瓊山區鳳翔街道桂林社區即將建好的便民停車場內,市民符諾諾伸出了大拇指。
桂林社區作為老城區核心區域,人口密度大,特別是順民街周邊居民長期面臨停車難問題,而車輛亂停亂放甚至堵塞消防通道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結合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鳳翔街道辦和桂林社區黨員干部秉承“解決群眾需求是開展學習教育的最終目標”理念,通過走訪發現順民街四巷旁有一塊約1000平方米的閑置空地,因常年荒置淪為衛生死角,有著改造成停車場的良好條件。
為了確保項目建設后絕大部分居民都受惠,建設前期,桂林社區還組織工作人員深入走訪,向群眾廣泛征求建設意見,改造方案獲得超過90%居民支持。目前,該便民停車場已開始施工,預計7月底全面竣工,屆時60個車位將全部投入使用,可緩解周邊居民停車壓力。
“咱們的香米‘喝飽水’,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近日,文昌市公坡鎮水北村公坡香米種植基地迎來收割期,望著隨風起伏的金黃稻浪,村民韓小疇喜出望外。就在一年前,他還在為農業生產用水難發愁——農田得不到有效灌溉,收成無法保障。
自學習教育啟動以來,文昌市水務局在謀劃實施水務項目過程中,始終把“聽民聲”作為工作重要抓手,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后,推動水務工作從“工程思維”向“民生導向”轉型,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針對群眾反映的灌溉范圍不足問題,文昌市水務局組織技術團隊深入村組、田間地頭,創新“群眾參與式”項目設計模式,邀請當地群眾對水北村及周邊村莊的灌溉現狀進行全面實地勘察,科學評估項目延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終確定在水北村灌溉水資源節約利用工程的基礎上,謀劃實施續建工程。對原田洋內干管及2條支管進行延長,并新建3條支管,進一步擴大灌溉覆蓋面,新增灌溉面積200畝,切實解決周邊村莊農田用水難題。
“警官,我家里有臺摩托車,已經達到報廢年限,還能自己開去石碌報廢嗎?”近日,昌江黎族自治縣公安局鐵城路派出所民警在石碌鎮水富村走訪時接到了村民的咨詢。
針對村民反映的報廢摩托車處置難問題,鐵城路派出所聯合水富村委會深入村戶排查登記,并協調相關單位和企業提供“上門回收”服務,真正實現了報廢摩托車“零跑腿”。同時,民警還通過系統線上核對信息,解決群眾證件遺失、號牌缺失等難題。
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昌江公安局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引導全體民警深刻認識“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深刻內涵,持續推動警力下沉,組建黨員巡邏隊對夜市、廣場等重點區域開展防控和武裝巡邏,已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119起。
此外,該局還依托12345熱線等渠道梳理問題線索,深入基層征集意見,形成問題清單逐項整改;開展專項安全檢查111次,及時消除隱患;聯合多部門構建矛盾糾紛化解聯動機制,實現“資源共享、高效便民”。
(海南日報海口7月18日訊)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