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冬交會為二千余家參展商與五千余家專業采購商提供合作交流平臺——
共謀商機 共話未來
琳瑯滿目的熱帶水果十分吸睛。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實習生 賴璇 攝
市民游客在冬交會上品嘗美食。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冬交會吉祥物亮相。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實習生 賴璇 攝
市民游客在冬交會海口展館了解特色農產品。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忙,太忙了!根本沒時間吃飯。”12月15日中午,在第26屆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上,海南南國食品實業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梁文斌在展區忙著給前來咨詢的嘉賓遞名片、展新品,還要去別的展區考察,同事給他拿過來的盒飯被放在一邊,一直沒有時間吃。
“冬交會是我們洞察市場走向的重要平臺,我們不僅要接待前來考察交流的采購商,還要看其他參展商帶來的新品,這對我們下一步的市場策略調整也會有啟發。”梁文斌說。
本屆冬交會上,2000余家參展企業在12個展區展出瓜果蔬菜、糧油、茶葉、水產、咖啡、畜牧、休閑農業等品類產品和業態,5000多家專業采購商如期赴約,展會客商如云。兩天來,在產品展示區,在洽談對接區,在招商推介會,一張張名片遞出去,一雙雙手握到一起。
來自五湖四海的參展商、采購商,在暖風如春的南海之濱,實現一次“雙向奔赴”。
尋新品 拓市場
采購商林展輝最看重每年冬交會又有哪些“上新”。“我們是一家專門給企業做采購禮品的企業,這是我第三次到冬交會采購,這次看中的新品主要是黃金百香果、蓮霧,還有罐裝的清補涼。”
每年的冬交會,都會有國內外農業領域的新產品、新技術展出,得以讓人一窺農業領域前沿的新風向。
在澄邁展館,一款“地瓜拿鐵咖啡”新品吸引不少客商、游客前來品嘗。澄邁橋沙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藝豪介紹,地瓜拿鐵咖啡是用地瓜粉和速溶咖啡粉調配而成的一款固體飲料,擁有咖啡和地瓜結合的芳香。“這是我們澄邁兩個本地特產的聯名款,希望借助冬交會平臺將這款產品推廣出去。”
林展輝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經過兩年的考察,他已在樂東、東方等市縣投資種植燕窩果,這是一種原產于中美洲熱帶地區的水果,營養價值很高,口感也很好,相信市場前景會很好。
海南本地種植的榴蓮,也是這次冬交會上備受矚目的明星新品。在三亞展館,泰國尖竹汶府榴蓮商陳杰品嘗了產自三亞的“樹上熟”榴蓮。“跟泰國榴蓮相比,口感不相上下。”
近年來,中國市場對榴蓮的需求不斷增長,但整個中國市場以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進口榴蓮為主。據統計,在過去兩年,中國進口了價值60億美元的榴蓮。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海南近兩年來也開始種植榴蓮。
“國產榴蓮主要是在樹上成熟,能夠積累養分,味道更豐富。”海南省鴻翔農業集團優旗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杜百忠說,已有十幾家采購商到該公司尋求合作,他對國產榴蓮的發展前景信心滿滿。
找商機 謀發展
冬交會還未結束,四川品尚農供應鏈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彭超已經出發趕往三亞、昌江等地,到合作伙伴的生產基地進行考察。“每年冬交會舉辦期間,我都會來一趟海南,考察合作的種植基地,了解他們的種植情況和預估產出規模,再簽下新訂單。”
為了搭建出滿意的產品矩陣,不少供應鏈采購商會在每年冬交會前后不惜時間和精力,到加工、種植企業進行調研,尋求合作機遇。一些做供應鏈的企業從找品牌,到找產品,再到找種植基地。這也意味著農產品終端的競爭,已經從品牌競爭,過渡到供應鏈管理競爭。
“我們半年前就在海南注冊了新公司,并派同事過來考察調研。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尋求到非常滿意的合作對象。”上海本質市集果業有限公司銷售渠道負責人李贊宗說,該公司經營農產品、文旅產品供應鏈采購貿易業務,目前公司有一筆出口歐洲地區的采購訂單,想到海南采購農產品。
“我們希望借助冬交會精準對接到一些優秀的本地企業,共同合作發展。”李贊宗說,在他看來,企業參加冬交會,不僅是要建立“買”與“賣”的關系,更重要的是,采購商與種植基地、與生產加工企業之間能夠共同進步,共同創新。李贊宗說,公司打算在冬交會后舉辦一次推介會,邀請一批本地企業深入洽談合作,共同謀求發展。(海南日報海口12月15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