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重點領域改革、賦能鄉村振興、實施“雨林+N”模式、增進民生福祉
瓊中:“兩山”轉化路更寬
瓊中營根鎮綠水繞城生態美。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天平 攝
在瓊中嶺頭學校,學生開心地聽老師講課。
在瓊中灣嶺鎮新坡村的綠橙采摘園里,農戶采摘綠橙。
城區內,車流如織,欣欣向榮;園區中,機器轟鳴,熱潮涌動;群山間,瓜果飄香,山村靚麗……新中國成立7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踔厲奮發、銳意進取,推動瓊中實現了從交通閉塞、生產落后到交通便利、美麗繁榮的跨越式發展,呈現出經濟穩步增長、城鄉煥發新貌、生態環境優越、民生大幅改善的生動局面,鄉村振興、民族團結、生態文明建設等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A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三大產業蓬勃發展
75年來,瓊中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以前,這里交通閉塞,刀耕火種,自給不足。1949年,該縣工農業總產值僅448.1萬元,且全部為農業產值。1987年12月,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掛牌成立,經濟社會有了一定的發展。經過一代代瓊中人的接續奮斗,從1987年的國民生產總值5978萬元發展到202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74.45億元。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2.2倍。
喜人的“成績單”背后,離不開改革創新——加快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推進墾地融合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縣營商環境建設局,創建“橙意辦”黨建服務品牌,創新推出“異地證照單向認可”“綜合監管一件事”,“零跑動”可辦事項超95.9%,推動海南自貿港創新政策落地見效……瓊中堅持從改革謀出路,向發展要答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項目落地見效,促進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如今,瓊中女足體教融合、森林康養旅游產業和農產品加工物流三個重點產業基本成型。瓊中女足“體教融合”模式被寫入《中國女子足球改革發展方案(2022—2035年)》;“全域旅游+森林康養+研學教育”模式初顯成效;海南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引入40余家企業,推進農產品“貿易+產業+供應鏈”產業聚集發展,全年營收和稅收穩定增長。
B
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邁入G9811海南中線高速公路瓊中服務區(紅毛鎮)展廳,黎錦苗繡服飾、什寒蟲草雞蛋、白馬駿紅茶葉、山蘭酒等瓊中特色產品“瓊中好物”琳瑯滿目,深受過往旅客和游客的青睞。
一款款“瓊中好物”,是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的鮮活例證。75年來,瓊中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加快推進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近年更在全省率先出臺農村撂荒耕地整治管理暫行辦法,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一張圖”管理,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成功打造“瓊中好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打造茶、咖啡、柑橘等特色產業集群,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為了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產業發展的紅利,瓊中成立村級企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打造“紅色黎母·咖香橙韻”鄉村振興項目等,以產業分紅、就近務工、地租收入等多種形式促進增收;緊扣“三落實一鞏固”,強化動態監測、精準幫扶;解決土地“三過”問題318宗,盤活村級閑置資產。近年更成功創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鄉鎮2個、示范村5個,和平鎮塹對村入選全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村級實踐交流基地和中組部“全國村典型案例”。
C
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雨林經濟點“綠”成“金”
曾經,“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的自然環境,成為瓊中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限制。近年來,該縣不斷提升對生態文明的認識,堅持守好綠水青山這一“綠色本錢”,把生態環境保護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交出優秀的“綠色答卷”。
在污染防治上,瓊中堅持高位推動,不斷完善監督體系,層層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統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攻堅戰役,大力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2023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100%,PM2.5年平均濃度10ug/m3,創紀錄新低。
在綠色發展上,該縣深入實施“雨林+N”產業模式——打造百花嶺熱帶雨林文化旅游區等生態旅游景區,打造“新偉·山有”文旅度假產業綜合項目;深挖黎苗文化,打造什寒村、鴨坡村等“網紅”村,發展生態化的鄉村旅游;大力發展“雨林綠橙”“雨林大葉茶”等特色生態農產品……一系列舉措讓群眾端起“綠飯碗”,吃上“生態飯”,鼓起“錢袋子”。
D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漫步于美麗的營根河畔,高樓、商鋪盡顯城市的繁華,村舍、院落展露鄉村風情,二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75年的發展過程中,瓊中城鄉面貌發生全方位巨變。縣城和9個鄉鎮立面改造,以及47個城鎮老舊小區、4個棚戶區2335戶改造全面完成,城鎮舊貌換新顏;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持續開展漫水橋改造、飲水安全等項目,穩步推進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公路瓊中段等路網建設,“五網”建設更完善;人居環境得到改善,鄉間洋樓鱗次櫛比,公共區域整潔美觀;墾地融合先導性民生項目陸續啟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初步開展。
瓊中還加大對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民生領域的投入,開展合作辦醫、辦學,加強人才引進,實現就業驛站服務范圍全覆蓋,抓好“菜籃子”保供穩價,打造養老助餐點,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做好紅色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的力量。(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寧玥 通訊員 秦海靈 王麗娟 本報營根9月25日電)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