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邵長春 通訊員 張璐
8月27日,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灣高速公路土建6標段,路基隊班組長魏成波吃過早飯,就開始仔細檢查車輛設備情況,嚴防施工機械出現跑、滴、漏油等情況,避免對土壤和水環境造成污染,“海南對修路的環保要求嚴格,這些工作每天都要做。”
今年49歲的魏成波17歲起就外出打工,32年來走遍了祖國大江南北。2015年10月,他進入中鐵十九局參與瓊樂高速項目建設后,近4年的時間都花在了海南的筑路工地上,今年他以一名普通筑路者的身份,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省里部署“兩個確保”百日大行動后,省交通運輸廳、省交通工程建設局對我省重點交通項目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魏成波也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他隨身帶有一個小本子,上面寫滿了路基修筑的流程和注意事項。
“在工地上摸爬滾打30多年了,會有一些經驗,其中一條就是干工程要計劃好,然后照著計劃逐條去完成。”魏成波說。
長年在海南鋪路,工人們最怕的就是臺風季雨水多影響進度。魏成波愛琢磨,為解決路基受雨水浸泡后含水量過大及強度降低的問題,他和工友結合現場經驗,翻閱標準規范,提出了為路基填土配備翻土機的建議,對受雨水浸泡的路基填土進行翻曬晾干,再重新碾壓,有效保證了路基每層填土的密實穩定,解決了潮濕路基填土的一大難題。
最近他又整理出一套“兩控一檢一平實”的路基填筑方法,即控制卸土量,控制填土厚度,檢測填土厚度,平地機精確平整,最后碾壓密實。這套方法既簡單又實用,在山海高速施工中被廣泛應用。
魏成波所在的標段地處三亞,施工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備受百姓關注,這也成了他每日“掛在嘴邊,記在心里”的大事。每完成一段土方工程后,魏成波都要和工友仔細研究土方調配方案,立即開始護坡、路基邊坡植草等綠化工作;為減輕揚塵污染,他每日還要安排灑水車對路基施工段進行適當灑水。
回顧來海南這幾年的筑路經歷,魏成波感慨地說,在海南筑路確實不容易,高溫濕熱,幾年下來,大家不知曬脫了幾層皮,“但想想路修好后,山區群眾臉上開心的笑容,真的非常欣慰。”
(本報三亞8月28日電)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