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嶺口之戰中,瓊崖縱隊第三總隊消滅敵人一個“王牌團”
戰鼓震天殲頑敵
嶺口紀念園的革命烈士紀念碑。通訊員 張博 攝
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在定安縣嶺口鎮油毛肚嶺口墟至瓊海市嘉積鎮公路約4公里處,嶺口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園的嶺口革命烈士紀念碑,遠離喧囂的鬧市和人群,靜靜矗立,碑中鐫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大字,向前來瞻仰的人們訴說著當年那段崢嶸歲月。
1949年夏秋之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了強大的攻勢,一舉殲滅了國民黨的主力部隊,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祖國全部內陸地區,國民黨殘兵32軍、50軍在解放軍窮追猛打之下潰逃海南。這些殘兵敗將妄圖以“瓊崖天險”負隅頑抗,阻撓我軍渡海解放海南。
值此危急之際,瓊崖縱隊全體指戰員在瓊崖區黨委和馮白駒同志的直接指揮下,依靠海南人民的全力支持,奮起反擊來犯之敵。瓊崖縱隊第三總隊在定安嶺口取得了連戰連捷的驕人戰績,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有力地粉碎了敵人妄圖進犯我中心根據地的陰謀。
一天4場戰斗
殲敵超過一個營
1949年12月,瓊崖縱隊第三總隊在定安縣母瑞山東北麓嶺口墟周邊發動了對國民黨守軍“王牌團”765團的一系列伏擊戰,史稱嶺口之戰。
“這場戰斗很鼓舞士氣,一天之內與敵軍4次交手,一步步引誘,最終將敵軍逐步消滅。”定安縣黨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崔開勇說起這段戰事時,流露出敬佩之情。
1949年12月1日上午7時許,5名國民黨兵從大堀頭據點往嶺口方向巡邏,被埋伏在白石嶺公路附近的瓊縱駁殼班戰士消滅了3名,剩下的2名逃回據點。接著國民黨軍一個排的兵力趕來報復,接近白石嶺時,瓊縱一團三營第八連正面迎擊,第七連從右側配合,僅用20分鐘就基本殲滅了國民黨兵。
很快,敵人就進行了反撲。當日上午9時,國民黨軍一個加強營從嶺口據點出發。當他們進入伏擊圈時,第三總隊指戰員一齊開火,槍彈轟鳴,硝煙彌漫。經過激戰,除小部分國民黨兵逃命外,其余的都被殲滅,我軍繳獲了一大批美式裝備。
“敵人打了敗仗,當然不甘心,很快,又一輪戰斗打響了。”崔開勇說,當天下午2時許,嶺口國民黨軍集中了兩個營的兵力,匆匆忙忙趕來。當他們接近第三總隊二團三團陣地時,一陣槍聲響起,前排的國民黨兵應聲倒地,后面的如驚弓之鳥,丟下同伴的尸首,倉皇逃回嶺口。
“那時候,新中國已經成立,海南解放之日越來越近,戰士們的士氣高昂。”崔開勇說,這一天四戰皆捷,共殲滅國民黨軍超過一個營,繳獲槍支彈藥一批。雖然戰士們手里拿著的槍支彈藥和國民黨軍隊的相比可以用簡陋不堪來形容,但是戰士們高漲的士氣,是戰斗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軍民魚水情深
敵人“王牌團”覆滅
戰爭的腳步沒有停下。12月7日,第三總隊開赴樂會縣石壁墟赤坡嶺殲滅國民黨255師764團的一個連之后,便立即回師母瑞山東麓的木格山原駐地休整,準備再次打擊即將往嘉積撤退的嶺口國民黨軍。
20日凌晨5時,第三總隊各團按計劃在嶺口至大堀頭之間隱蔽好。8點時許,駐嶺口的國民黨軍先用炮火對大堀頭一帶進行火力偵察,帶隊的副團長親自率領一個加強連占領嶺口附近的無名高地,并繼續派小分隊向第三總隊戰士隱蔽的地方進行搜索。
國民黨軍見前沿陣地毫無動靜,便大膽前進。“敵人以為是安全的地帶,第三總隊戰士其實早都已經埋伏好,就等著敵人進入包圍圈。”崔開勇說,當大部分國民黨軍進入第三總隊伏擊圈后,受到了第三總隊指戰員的猛烈打擊。
戰術上,第三總隊分別將國民黨軍切成三段后,一團二團集中力量,先圍殲白石嶺至102.7高地的國民黨軍,后同三團一起殲滅靠近嶺口的一部分國民黨軍。
令人感動的是,在戰斗期間,定安縣嶺口、龍門、翰林地區400多名群眾組成后勤救助隊,積極為第三總隊運送糧食、彈藥和救護傷病員。
至此,第三總隊在嶺口五戰皆捷,在瓊崖縱隊戰史上首創殲敵近一個團的戰例。
“我們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二團團長許會盛等57名指戰員在戰斗中英勇犧牲。”崔開勇說,這場戰役打得漂亮,狠狠打擊了敵人的氣焰,擴大了政治上的影響,也鍛煉了部隊打硬仗大仗的能力。此外,戰斗期間,定安縣南部地區的群眾組成后勤救助隊,積極運送糧食、彈藥和救護傷病員,發揮了重要作用。
后人緬懷先烈
紅色旅游興鄉村
如今,在嶺口戰役遺址附近,嶺口革命烈士紀念碑周圍成排的檳榔樹郁郁蔥蔥,筆直挺拔。
“現在,每逢清明節或者‘七一’等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周邊的學校會組織師生來緬懷革命烈士。”崔開勇說,還有不少黨員隊伍來紀念碑前重溫誓詞,重讀戰史,聽一聽發生在這里的戰斗故事,傳揚革命精神。
除此之外,因為嶺口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園區與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相隔不遠,每年吸引不少民眾來參觀,相互帶動,形成紅色革命遺址游覽路線,并帶動了沿線一些鄉村的發展。
(海南日報定城4月12日電)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