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是一座非常光榮的城市,在中共瓊崖革命斗爭史上占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在這里發生。在慶祝建黨100周年之際,此次新聞發布會,將介紹海口“賡續紅色血脈,譜寫椰城華章”有關情況,并回答各位關心的問題。
首場弘揚“二十三年紅旗不倒”
瓊崖革命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
(2021年5月27日)
彭太華: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會。之前我們大部分的新聞發布會都是以海南省新聞辦公室名義召開的,今天召開的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會是中外媒體了解海南的一個新窗口。以后,我們將不定期邀請省委有關部門和各市縣黨委負責人出席,介紹全省和各市縣發展有關情況。
在5月12日召開的中共海南省委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委新聞發言人肖鶯子通報過,省委決定,為慶祝建黨一百周年,將組織12場新聞發布活動,接下來一個月的時間省委宣傳部將邀請海口、陵水、定安、瓊海、白沙、五指山、臨高、萬寧等8個市縣介紹弘揚“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瓊崖革命精神,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重大成績,并邀請省委統戰部就統一戰線促發展介紹主要成就。我們還會邀請各領域一線基層優秀黨員代表在這里與大家見面,介紹他們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踐行初心使命、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干事創業的情況。請各媒體給予大力支持,進行全面深入報道。
海口是一座非常光榮的城市,在中共瓊崖革命斗爭史上占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在這里發生。在慶祝建黨100周年之際,我們邀請中共海口市委副書記、市長丁暉先生出席今天發布會,介紹海口“賡續紅色血脈,譜寫椰城華章”有關情況,并回答各位關心的問題。同丁市長一起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有:海口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鞠磊先生。
下面先請丁暉先生介紹情況。
丁暉:
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
早上好!很高興借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海口的紅色歷史以及發展、變化。在這里,我代表海口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大家長期以來對海口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
海口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英雄城市,是瓊崖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的策源地。中共瓊崖特別支部委員會、廣東省立第六師范學校黨團支部、中共海口總工會黨支部等瓊崖早期黨組織先后在海口成立。從中共瓊崖一大在竹林里勝利召開,到中共瓊崖第一個縣委——中共瓊山縣委組建,瓊崖革命23年紅旗不倒的星星之火從這里燎原;從農民武裝力量迅速發展,到瓊崖工農紅軍云龍改編;從抗日獨立隊在瓊山潭口渡阻敵揭開瓊崖抗戰的序幕,到海南島全面解放,鮮紅的黨旗始終在腥風血雨中高高飄揚,海南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在瓊崖孤島上進行著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斗爭。百年來,紅色血脈一直在椰城賡續傳承,始終激勵著全市人民堅守初心使命,在征途上奮勇前行。
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海口作為全國最年輕的省會城市,秉承紅色基因,勇立潮頭、開拓進取,以一個又一個前所未有,不斷踐行、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持續實現歷史跨越。
賡續紅色血脈,海口實現了從貧窮落后到全面小康的歷史跨越。GDP由1949年的11.82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791.6億元,增長150.6倍;公共預算收入由1952年的108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186.1億元,增長17227倍(海口市財政局于1950年6月成立,正式的有完整會計年度的財政收入從1952年開始)。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人均預期壽命由新中國成立時的54.3歲提到79.2歲。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20年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0049元和17405元,分別比建省前的1987年增長35.0倍和21.2倍。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1.4平方米,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11.44年。“十三五”期間,財政支出72.5%以上投入民生領域,社保體系覆蓋城鄉,科教文衛事業發展長足進步,基本公共服務和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提升。
賡續紅色血脈,海口實現了從漁港小城到現代都市的歷史跨越。城市人口由1949年的44.43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287.34萬人,城鎮化率81.76%;建成區面積由不足15平方公里拓展到203.7平方公里。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綠化覆蓋率41%,空氣質量連續多年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名列前茅。作為全國最年輕的省會城市,海口先后摘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雙擁模范城九連冠、中國人居環境獎和國際濕地城市、世界健康城市等諸多榮譽。海口的國際友好城市增至42個,遍布全球五大洲34個國家。內外貿海運航線達到27條,航空始發航線297條,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48條,海口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國際范”日益濃郁。海口利用外資從1988年建省時的2956萬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7.2億美元;2020年外貿進出口總額368.32億元,占全省39.48%。
2018年4月13日以來,海口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扣“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開放,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全力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承載區。
一是搶抓改革開放新機遇。加快自貿港關鍵政策落地實施,率先完成事后審核離岸貿易、航材貿易原輔料“零關稅”等17項“首單”業務。開通海口-莫斯科、海口-巴黎、海口-法蘭克福、雅加達-新加坡-海口等四條定期國際貨運洲際航線。這四條航線都是在疫情的情況下擴展的,從側面也說明了海南的變化。海南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交易額突破千億,國際熱帶農產品交易中心、國際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投入運營。日月廣場、觀瀾湖等免稅新店開業,海口國際免稅城主體封頂。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二期建成使用,圓滿高效完成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服務保障任務。三年來,累計簽約項目974個,協議投資額超3030億元,新增市場主體27.8萬家,大唐集團、山東能源集團、恒力集團、國投公司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落地海口;集中開工自貿(區)港重點項目13批、203個,總投資1562億元。
二是致力營商環境新突破。制定實施《海口市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工作方案》,11項成果入選全省制度創新案例。高新區“立法推行重點園區極簡審批改革”項目獲全省改革和制度創新一等獎。系統推進“放管服”改革,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一窗受理”“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創新推出城市大腦智慧政務服務“秒批”215項,上線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事項131項,推出免費刻制首套印章等一批特色服務。積極探索與國際接軌的商事糾紛調解機制,成立海口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顯著、落實事中事后監管等相關舉措獲國務院通報表揚。
三是提升產業發展新動能。以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成形,高新技術企業、專利授權量增長3倍以上,成功入選國家創新型城市。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建設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培育打造醫藥和互聯網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江東新區,簽約引進世界500強企業21家,臨空經濟區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等37個產業項目落地,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綜保區免稅、融資租賃和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競相發展。園區企業營收655億元、稅收22.15億元,較2017年分別增長310%和25.8%。海口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98億元、稅收47.7億元,較2017年分別增長32.3%和48%。復興城產業園總部企業聚集,設立首個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園區企業營收530億元、稅收30.6億元,較2017年分別增長52倍和152倍。互聯網類企業營收占全省比重達50%。
四是夯實城市發展新基礎。實施重大項目用地、資金、審批“三優先”,每季度“紅黃綠”督辦推進,有力推動美蘭機場二期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建設。美蘭機場三期加緊謀劃,新海港綜合客運樞紐和交通樞紐加快建設。做好封關前后監管措施銜接,加快推進新海港、美蘭機場等口岸基礎設施、監管設施和信息化系統規劃建設。海秀快速路、江東大道、首條南渡江越江隧道等一批骨干路網項目建成通車,開通全國首輛高鐵公交化市域列車,“海澄文定”加快互聯互通。省會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設施項目加快建設,五源河體育場、市民游客中心、海口灣演藝中心建成使用,海口灣暢通工程全線貫通,打造最美城市客廳。
五是加快提質升級新速度。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17年分別增長28.9%、48.4%、22.0%。產業結構明顯優化,三次產業結構從2017年的4.6:18.1:77.3調整為2020年的4.5:15.0:80.5,第三產業提高3.2個百分點,非房地產業經濟增長貢獻度超九成。外向型經濟快速增長,外貿進出口總值368.3億元、新增外資企業665戶,分別占全省39.5%、66%;實際利用外資17.2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58.6倍,超額實現連續三年翻番目標。
海口改革開放的推進,是與全省大發展大提速的同頻共振,也是海南自貿港建設順利開局的縮影。我們將按照省委“闖為基調、穩為基礎,遠近結合、小步快跑”的部署,大力弘揚“三牛”精神、特區精神、椰樹精神,堅持不懈調結構、促均衡、提品質、增效益,不斷優化經濟發展動力結構,努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奮力開創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新局面,以優異的成績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彭太華: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提問時請記者通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現在開始提問。
答記者問
中新社:自習近平總書記發表“4.13”重要講話以來,海口市經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請問涉及人民群眾生活的社會各項事業有哪些改善?
丁暉:我市始終堅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些年,我們始終堅持財政支出的70%以上投入民生領域,去年我們財政支出72.5%以上投入民生領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
一是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全面實施“領導掛點、單位包村、干部包戶”幫扶責任機制,824名干部270個鄉村振興工作隊覆蓋所有鎮村。去年底,全市22個貧困村均達標出列,4342戶1.93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人口收入達到15935元,年均增長超過30%,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全部解決,連續兩年獲評全省脫貧攻堅大比武和年度考核第一名。
二是教育事業快速發展。2018年以來,市財政年均教育投入超過40億元,新建改擴建21所中小學校,新增3萬個公辦學位。引進北師大海口附校、人大附中海口實驗學校、北大附中附小海口學校、海口哈羅學校、上海世外附屬海口學校等一批優質教育合作辦學項目。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4.16萬個,公辦學位占比從14.6%提升到52.88%,普惠性學位占比從47%提升到83.93%,超額完成學前教育“兩個比例”目標任務。在全省率先實現公辦學校教室空調全覆蓋,惠及29萬在校中小學生。全面實施課后服務、課后托管等暖心工程,全市普惠性幼兒園入園兒童總數90290人、占比84.02%。
三是醫療衛生水平持續提升。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大力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積極完善高水平醫院加快布局。在省委省政府的統籌和支持下,大家都知道最近一大批新的三甲醫院建設正在海口全面推開,我們省中醫院新院、市人民醫院西院、市婦幼保健院江東院區,以及省人民醫院在觀瀾湖的南院區,還有隨著海南醫學院的新校區的建設,附屬醫院也正在江東區加快建設。海口市是一個狹長的帶狀城市,北邊是海,另外三個方向在入城口的附近,都布局新的三甲醫院,這也是體現海口作為省會城市服務全省的一個重要布局。實現了基層醫療機構行政區域全覆蓋,基本形成“15分鐘城市健康服務圈、30分鐘鄉村健康服務圈”。堅持關口前移、跨省協同,嚴把機場、“三港一站”,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決守住海南“北大門”。抓緊構筑有效免疫屏障,全市累計接種新冠疫苗316.6萬劑次,其中接種第一劑179.2萬劑次,接種第二劑137.4萬劑次。特別感謝全市人民對我們工作的支持,最近幾天我們采取了很多便利的方式做好疫苗接種服務,昨天下午市委書記何忠友同志專門到疫苗的接種點調研指導。疫苗接種工作整體進步是比較快的,我們也希望繼續得到市民朋友的支持,共同筑起防疫屏障。
四是公共文化設施明顯改善。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力推進省會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設施項目建設,海口灣演藝中心建成使用,海南省科技館、省藝術中心、省美術館等項目有序推進。科技館和美術館會在今年動工,目前建筑設計方案和前期所有工程方面的工作都已經完成。藝術中心經過了兩輪的國際競賽,現在正由設計團隊進一步完成方案,預計在明年的一季度動工。建成亞洲最大的帆板基地公共碼頭,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南方總部基地、中國足球(南方)訓練基地等一批國字頭訓練基地相繼投用。五源河體育場入圍世界建筑節體育建筑類12強。建成全市行政村文化室248個,實現市級、區級、鄉鎮文化站全覆蓋。海口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2平方米,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8平方米)。
五是社會事業扎實有效。建立覆蓋城鄉社保體系,民生保障水平得到持續提升。比如,大力推進養老服務供給能力建設,成立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建成公辦養老機構23家、日間照料中心93家,建成長者飯堂51家。照顧好“一老一小”是民生領域、社會關注面最大、需求最迫切的事情,我們這些年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肯定,尤其是得到了市民朋友的肯定,比如長者飯堂實現了城鄉的全覆蓋。老人在家里,子女最擔心的是中午上班趕不回來照顧。我們針對老人中午吃飯的問題痛點著力解決。另外,關于下午四點半的課后服務課堂,最近推出了一大批試點,在四點半至六點期間,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社區把學生接回來,在社區中提供服務,學生在社區自習,開展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另外在校內,因為有的家長六點才下班,沒有老人去接學生,針對這一塊課后服務方面,也在做一系列的試點嘗試。我們最近也看到了一些城市在午休上的一些創新,比如說鄭州以及深圳,在教室中間設置可以拉出來的小床供學生休息,我們集中做調研,教育部門也正在比選方案。同時,特別歡迎媒體朋友及市民朋友,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我們愿意不遺余力去持續推動。
比如,社會治安方面,我們打掉涉黑組織、涉惡犯罪團伙63個,實現了首輪禁毒大會戰圓滿收官,成功獲評全國禁毒示范創建工作先進城市。再比如,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勠力同心,經過接續奮斗,成功創建了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實現建省以來文明城市創建突破。
我想就這五個方面簡要介紹我們在民生方面的努力,也歡迎媒體朋友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謝謝!
新海南客戶端 南海網 南國都市報:制度集成創新是高質量高標準推進自貿港建設的關鍵核心所在,請介紹一下海口在制度集成創新方面有什么亮點?
鞠磊:我市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自貿港建設的重中之重位置,大膽解放思想,破除利益藩籬,打造制度創新高地。截至目前,我市共申報48個制度創新案例,省委深改辦采納發布11個案例。
海口市制度集成創新工作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注重目標導向引領。我們出臺了《海口市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工作方案(2020-2022年)》,明確了三年內開展制度集成創新的重點方向和工作任務,在省里部署的“規定動作”基礎上制定我市“自選動作”,形成61項制度集成創新任務清單,通過制度集成創新促進要素高效自由流動,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行穩致遠。
二是注重改善營商環境。建立營商環境季度評估評比機制,推行“自由貿易港營商環境體驗員”制度,構建“市場主體說了算”評價機制。“12345服務熱線”位列全國城市(不含直轄市)服務質量第一名,“12345+營商服務”模式已向全國推廣。積極探索與國際接軌的商事糾紛調解機制,成立海口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顯著、落實事中事后監管等相關政策獲國務院通報表揚。海口國家高新區“極簡審批”改革措施入選《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的通報》并獲得海南省2020年度改革和制度創新一等獎。
三是注重完善治理體系。不斷深化一體化大數據社會治理體系,著力解決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關心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推出一批跨部門、跨行業、跨系統、穿透式集成創新成果,建成網上辦事大廳與掌上辦理平臺“海好辦”,推出城市大腦智慧政務服務“秒批”215項,上線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事項131項,為企業和百姓提供套餐式集成服務。海口美蘭區“微實事”創新社區參與式預算改革的案例形成良好示范效應,在國內被中央改革類時政刊物《中國改革》評論為“國內最為完整,參與度最高的一次參與式預算改革”。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重中之重位置,注重質量,務求實效,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堅實的制度支撐。
海南廣電融媒體中心:海口江東新區是海南自貿港的十一大重點園區之一,這幾年我們看到重點項目、大型企業相繼落地,江東規劃逐步落實,能否介紹一下江東新區建設的最新進展情況?
丁暉:海口的市民都有一個特別明顯的感受,隔一段時間去江東新區發現不認識好多路。這段時間以來,“日新月異”可以說是江東新區建設進展的具體體現。江東新區是海南自貿港11個重點園區之一,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集中展示區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是海口加快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具體介紹。
一是規劃體系進一步完善。江東新區已完成“1+6+13+16”規劃體系,整體規劃工作由區域規劃轉向專項設計和實施統籌。今年啟動地下空間、教育、醫療、水網等7個專項規劃設計及1個一體化建設統籌實施規劃,統籌推進邁雅濱河商務區開發。在風貌控制方面,江東新區面向全球征集并編制道路景觀及城市家具設計導則,對建設設計實施全過程精細化管理。
二是功能形象進一步提升。我們建立了“五網”基礎設施項目庫,2020年江東新區建設項目115個,當年完工項目23個,形成固投247億元;今年新開工項目25個,一季度固投同比增長接近30%。江東大道、白駒大道東延長線、文明東越江隧道、東寨港保護區濕地生態修復等一批標志性項目竣工投入使用,社區、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加快完善。同時我們加快推進空港綜合保稅區建設,日前國務院已批復同意設立海口空港綜合保稅區,我們在全力爭取監管設施按時完成竣工復驗。
三是發展動能進一步集聚。江東新區目前簽約引進世界500強企業21家,起步區生態CBD簽約引進總部企業39家,海口金融中心等6家總部大樓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加快培育。2020年,江東新區實現營收909億元,稅收15.5億元,引進外資14.1億美元,是全省唯一引進外資超10億美元的園區。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稅收分別同比增長352.1%和423%。
四是改革創新進一步深化。江東新區實現全面取消施工圖審查、取消控規范圍內水土保持補償費繳納、9項區域評估代單項評估、工程領域14個事項“秒批”等改革舉措。江東新區連續三個季度在全市營商環境考核中持續保持第一,政務服務好評率100%。2021年4月推出《重點園區行政審批“不找人”“不見面”“零接觸”即審即批》作為全國首創制度創新案例發布。
經過兩年的發展,國內外的企業特別看好江東新區,凡是企業來海口考察必去江東新區,江東新區規劃展示館是接待人數最多的招商服務點,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國內外的客商及市場主體,對自由貿易港的信心、對海口的信心以及對江東新區的信心。謝謝!
香港商報:自2020年7月1日起,海南離島旅客每年每人免稅購物額度提高至10萬元,取消單件商品8000元免稅限額規定,并不限次數,品種也由38種增至45種,特別是增加了電子消費產品等7類熱門商品。請您介紹下海口市在免稅政策落地方面有哪些成效?
鞠磊:免稅投資新政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建設,助推海外消費回流。
一是免稅銷售需求快速釋放。自離島免稅新政實施以來,免稅銷售迅速攀升、持續火爆,2020年全市免稅品銷售110.9億元,增長2.3倍。春節前,海控全球精品免稅城、深免觀瀾湖免稅城開業運營,海口免稅購物中心增至4個,再加上豐富的品牌促銷活動,帶來了爆棚人氣,在海口美蘭機場和過海港口,隨處可見手提“免稅”購物袋的游客。今年一季度,我市離島免稅銷售額31.3億元,同比增長262%;在日均平效方面,海控日月店達到1633元/平方米/天,為全省各免稅店最高。當前,免稅購物已成為海南旅游的“主打品牌”,有力拉動了旅游消費快速回暖。
二是免稅購物體驗加快提升。免稅新政落地前,我們加大與中免、海航等企業的溝通協商,全力推進新增區域的裝修改造和貨品貨源組織,加快提貨點的擴建升級,有效解決了離島免稅政策調整后消費激增對提貨點帶來的壓力問題。2021年2月2日開始,新增了郵寄送達、返島提取兩種提貨方式,從購物體驗上便利了旅客,不到四個月海口離島免稅品“郵寄送達”服務,使用量達到4.3萬件,離島免稅購物體驗進一步提升。海關部門創新監管模式,對利用離島免稅政策的“套代購”走私違法行為,保持高壓嚴打態勢,有效保證了離島免稅購物政策的平穩有序實施,保障了絕大多數旅客的合法權益。
三是免稅購物還將釋放更大發展空間。除此之外,位于西海岸新海港東側的海口國際免稅城正在加快建設,預計明年六月正式營業,將成為世界最大單體免稅商業綜合體,進一步激發免稅市場活力,海口免稅購物還將釋放更大發展空間。
海南日報:剛剛閉幕的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是在海口“家門口”舉辦的一場盛會,海口舉辦了多場推介活動,力求展商變投資商,用好和放大“溢出效應”,請介紹海口在消博會上招商引資有哪些成效,下一步將如何推動招商項目轉為具體的成果?
丁暉:這一次消費品博覽會是在海口“家門口”舉辦的重大展會,作為我們來講,海口第一首要任務是作為東道主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同時我們也希望借此契機,進一步地擴展招商引資。
本次消博會期間,我們發揮主場優勢,通過市領導帶隊巡館與企業負責人現場交流、主動聯系專場會見、各區各園區主辦推介活動等主動作為的舉措,對接企業超150家,現場簽約招商項目共38個,涵蓋生物降解材料、數字經濟獨角獸產業園、數字文化基地、旅游度假區項目、珠寶鉆石生產加工、消費品類跨境電商等行業。消博會游艇展水陸展出總面積8萬平方米,共吸引12個國家58個知名品牌107艘船艇集中亮相,總觀展人數超過3萬人次,成為亞洲在辦較大規模游艇展。
關于招商工作,我市將從以下四方面去進一步深化。
一是持續精準跟蹤。利用各重點園區不同優勢,積極做好參展企業后續跟蹤服務,精準對接招商,扎實推動簽約項目早日落地,早日見效。針對參展的隱形冠軍企業、獨角獸企業等,爭取其在海口設立分支機構、銷售中心。針對國際品牌、外企,鼓勵他們在海口設立研發中心、區域總部,支持其在海口建設海外倉,打通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關鍵環節。
最近有一家世界知名的珠寶生產企業,跟綜保區緊鑼密鼓進行對接,并取得了初步的進展。另外,我陪同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何忠友同志會見各類國外知名品牌企業時,都對我們“前店后場”式的產業形態非常感興趣,尤其對于原產地政策非常感興趣。最近政策的細節也在制定,會進一步促進消博會國際知名品牌的生產環節。
二是發揮名片效應。繼續發揮消博會招商引資“名片”作用,加大產業鏈招商力度,繼續用好“鏈長制”招商、“基金招商”等新模式,重點謀劃招引龍頭型、基地型、總部型企業,吸引更多行業“領頭羊”和“獨角獸”企業落戶。全面做好用地保障,積極推進全球消費精品展示中心項目盡早落地開工建設,為國內外消費精品提供常年展示交易平臺,打造永不落幕“消博會”。
三是優化營商環境。全面貫徹落實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班會議要求,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強化統籌協調,加快形成責任清晰、任務明確、加快落實的營商環境常態化推進機制,特別是在通關便利、“證照分離”改革、年內實現“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1天”、極簡審批、數字化政府轉型等重點工作方面持續發力,以良好的成效扛起省會城市擔當。
四是完善產業配套。堅持多元化思維,完善產業鏈主要承載園區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提升產業服務水平。在省政府的支持幫助下,引進了上海世外學校落地高新區,該學校在長三角地區有非常大的知名度,對招商引資工作直接形成了良性的互動和促進。我們將參照國際標準,進一步完善重點園區的道路交通、醫療教育、生活休閑和各類消費設施,為投資者、從業者提供宜居的生活生產環境。
非常高興省委宣傳部給這個機會讓我向大家介紹和匯報海口發展當中的新變化,也借此機會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海口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心、幫助、支持。歡迎大家多到海口來走一走、看一看,多跟我們提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謝謝大家!
彭太華: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