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边@是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沙美村的真實寫照。去年10月份以來,海南省農業廳、瓊海市委市政府以博鰲國家農業公園和沙美村為試點,積極進行海南鄉村振興試驗區探索,“互聯網+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初顯成效。
整村推進 小漁村舊貌換新顏
沙美村是博鰲鎮的一個行政村,坐落于金牛嶺腳下,面朝生態濕地沙美內海,為九曲江、龍滾河環繞,“山水林田湖”要素富集。過去,沙美村與外界相連僅靠一座只能單向通行的小橋,村子里道路高低不平,房屋老舊,環境骯臟,村莊的發展受到了阻礙。
海南省農業廳、瓊海市委市政府推進沙美村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大力推進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工作,打通沿海環村道路和村莊慢道,實現路網、水網、電網、光網、排污管網“五網”貫通;著力加強村莊建設風貌管控,留住沙美村當地特有的環境特色、建筑特色、文化特色,堅持不砍樹、不占田、不拆房,打造出“椰林水韻”、“飲水思源”、“濱海長廊”、“耕讀傳家”、“山海在望”和“金牛泉涌”等沙美六景生態景觀,為游客提供“望山看水憶鄉愁”的好去處。
同時,沙美村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生態保護理念,推進沙美內海全面退塘還林還濕,恢復生態和景觀功能。目前已清退魚蝦塘600多畝,復植紅樹林568畝,形成以紅樹林保護為主的濕地生態區。
如今的沙美村,道路寬敞了,村子變美了,生態更好了。沙美村委會副主任王挺亮感慨道,以前從沒想過沙美村會變成今天這樣漂亮的模樣。沙美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如今有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再加上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影響力,我們對沙美村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盤活經濟 打造鄉村經濟新業態
莫泰能、莫泰法、莫泰奮是沙美村里的三兄弟。幾個月前,常年在外打工的老二莫泰法和老三莫泰奮將自家閑置的房子利用起來,分別改造成民宿和養生館,準備發展鄉村旅游業,拓寬增收的路子。
像莫家兄弟這樣吃上“旅游飯”的村民還有很多。沙美村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來,不斷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美麗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盤活鄉村經濟。一方面,結合沙美村地理優勢,積極挖掘沙美村特色農產品,打造“沙美魚干”“沙美蝦干”“沙美鴨蛋”的“沙美三鮮”等多個農產品品牌,形成地方特色產業優勢,推進沙美村農業標準化、規?;l展;另一方面,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探索“合作社+農戶+公司”模式進行統一經營管理,發展熱帶高效農業、民宿、農家樂、電商等農村特色產業,激活多種業態的經濟活力,吸引更多村民“返鄉創業”“就近就業”,讓村民共享美麗鄉村建設紅利,實現在家門口增收致富的夢想。
相關負責人介紹,沙美村在結合本村環境、資源和文化特色的基礎上,經過與村民的充分溝通,對全村的村容村貌升級和新業態的布局進行了科學規劃,目前已初步形成餐飲、民宿、書吧、集市等14處新業態,通過合作社、村民、企業合作分成的模式,在帶動村民增收的同時,盤活農村產業鏈條,壯大村集體經濟。
二弟莫泰法的民宿改造工作即將完工。站在修葺一新的民宿門前,大哥莫泰能笑著說:“等我的房子蓋好后,我也要加入合作社,把閑置的房子用來建民宿,跟著大家一起賺錢!”
互聯思維 加快信息化美麗鄉村建設
為加快信息化“進村入戶”工作,海南省農業廳在推進互聯網農業小鎮建設的基礎上,在沙美村打造了“互聯網+鄉村振興”沙美村服務中心,將互聯網思維貫穿美麗鄉村建設全過程。
海南省農業廳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互聯網+鄉村振興”沙美村服務中心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可為村民提供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商服務、培訓服務、治理服務、環境監測服務等。這里既是沙美村特色農產品的展銷中心,是村民代買代辦的服務中心,也是了解國家政策、學習農業技術、豐富文化生活的培訓中心。得益于互聯網平臺的互聯互通,村里的特色農產品銷路更廣了,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互聯網的技術還應用到了農業生產方面。趙有江說,沙美村服務中心門口的生態宜居監測站就是一臺小型的環境監測儀。通過微信掃碼,村民和游客可以很方便地查詢到空氣濕度、溫度、風向、PM2.5、降雨量等環境監測數據,用于指導農業科學生產。下一步還將把智能遙控、智能噴灌等技術廣泛地應用于沙美村的農業生產中。
據了解,未來沙美村將進一步整合全村產業資源,通過“互聯網+”進行線上推廣、線上預訂、線上銷售等一體化運營,以“互聯網+鄉村振興” 推動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