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8年度報告》發布
發揮RCEP作用 推進亞洲經濟一體化
本報博鰲4月8日電 (記者羅霞)在今天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新聞發布會暨旗艦報告發布會上,《博鰲亞洲論壇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8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指出,目前亞洲地區的貿易和金融都面臨較大的困難,要解決現有的問題需要制定和實施強有力的措施。要充分發揮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的作用,推進亞洲經濟一體化。
報告指出,在亞洲國家面臨眾多挑戰的情況下,亞洲的貿易增長在2016年出現了一些溫和的改善跡象。2017年前8個月,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韓國、印度等多個亞洲經濟體實現了兩位數的出口增長,大多數主要亞洲經濟體的進口增長勢頭也很強勁。
全球價值鏈一直是亞洲貿易增長的重要推動力。然而,有跡象表明,甚至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全球價值鏈就經歷結構性變化,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全球貿易增長放緩。全球價值鏈貿易的放緩在全球和區域范圍內一直持續到2016年。2015年至2016年間,全球中間產品貿易持續下降4.8%。
從亞洲旅游一體化來看,盡管挑戰不斷,2016年全球國際旅游人數仍然實現了2009年以來的第七次上漲。繼2015年馬來西亞入境旅游市場對亞洲的依存度首次超過90%之后,2016年其對亞洲市場的依存度再次上升,創下歷史新高。對于亞洲國際游客來說,馬來西亞正在成為更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其他經濟體對亞洲旅游出口貿易的依存度的排序也有小幅調整,但總體保持相對穩定。除中國、馬來西亞和韓國外,日本、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等的旅游出口對亞洲依存度出現了下降。
2015年至2016年,亞洲的貿易自給性持續下降,依賴指數從2015年的51.48下降到2016年的50.74。由于地區和國際上復雜的不確定性,除了韓國、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外,幾乎所有的亞洲主要經濟體都降低了對亞洲的貿易依賴。尤其是,中國對亞洲的依賴程度已降至44.52%,遠低于2013年50%的歷史高點。日本對亞洲的貿易依存度下降了大約3個百分點,降至53.82%,而韓國對亞洲的貿易依賴則從2012年創下的65.95%的歷史高位下降到2016年的59.88%。
報告稱,相對于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年初,亞洲并沒有走出動蕩的外部環境和內部不確定性的陰影。最初由東盟提出的RCEP是防止全球化逆轉的穩定器,現在正是亞洲領導人充分發揮RCEP作用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