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島嶼經濟分論壇舉行
暢談島嶼經濟包容性發展
沈曉明作主旨演講
4月9日,沈曉明發表主旨演講。當天,“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島嶼經濟”分論壇在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嘉賓圍繞“合作的新時代:島嶼經濟的包容性發展”展開了探討。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4月9日,沈曉明發表主旨演講。當天,“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島嶼經濟”分論壇在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嘉賓圍繞“合作的新時代:島嶼經濟的包容性發展”展開了探討。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本報博鰲4月9日電 (記者況昌勛)今天上午,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島嶼經濟分論壇在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中國、泰國、挪威、馬耳他、菲律賓等國家的嘉賓圍繞“合作的新時代:島嶼經濟的包容性發展”展開了探討。
論壇分為主旨演講和自由討論等環節。海南省省長沈曉明、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陳曉東、泰國文化部部長威拉?洛普乍納拉、挪威特羅姆斯郡郡長威利?厄內巴克分別發表了主旨演講,分享了島嶼地區發展經驗,展望了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島嶼經濟體交流與合作的愿景。
沈曉明在主旨演講中介紹了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年來的發展情況。他指出,海南30年的發展成就有力印證了“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開放是發展的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沈曉明就加強島嶼地區交流與合作提出了5點建議。一是繼續推進互聯互通。希望與各島嶼地區繼續加強航空、海域等領域的合作,開辟直航航線和班次,建立港口城市合作機制,促進旅客和貨物運輸便利化。二是繼續推進產業合作。海南愿與島嶼國家和地區一道,整合人才、技術、產業等資源,發揮各自優勢,推進各領域務實合作。三是繼續推進人文交流。在教育、科技、文化、旅游、青年等領域開展形式多樣的人文交流,增進信任和友誼。四是繼續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分享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生態環保等方面的經驗,為共同保護地球家園作出努力和貢獻。五是繼續為島嶼經濟包容性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海南將發揮智庫聯盟的作用,探索設立島嶼經濟研究信息中心、創建全球島嶼經濟研究基礎數據庫,希望更多國家和地區的高校、智庫加入,共同拓展島嶼經濟研究智庫網絡。
在自由討論環節,沈曉明與馬耳他駐華大使約翰?阿奎利納、菲律賓巴拉望省省長何塞?查韋斯?阿爾瓦萊茲、上好佳(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學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島嶼研究和可持續發展項目委員會聯合主席戈佛里?巴爾達奇諾、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等政商學界嘉賓,暢談了島嶼經濟包容性發展模式與思路。沈曉明表示,海南過去30年的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的發展還要靠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海南實現包容性發展的主要抓手。海南瀕臨南海,從中國地圖上看是偏居一隅,但從世界地圖上看是地處世界中央。海南要打好“南海牌”,為把南海建設成和平之海、 友誼之海和合作之海作出貢獻,更要放眼世界,在全球經濟格局中找尋自己的位置,我們熱切希望與各島嶼經濟體加深交流與合作。同時,島嶼經濟體對生態環境影響比較敏感,推進綠色發展是我們的責任,海南當前正在研究新能源汽車普及方案,爭取為全球島嶼經濟體在這方面作出示范。
論壇還發布了《全球島嶼發展年度報告(2017)》,回顧了過去一年全球島嶼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并探討了經濟發展模式等重要議題。
省政府秘書長倪強參加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