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省戰略
——三論學習貫徹省第七次黨代會精神
優良的生態環境,是海南最寶貴的發展資源。省第七次黨代會報告指出:“海南的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一筆既買不來也借不到的寶貴財富。”報告對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目標要求和主要任務進行了詳細部署,并把持續開展生態環境整治、優化生態環境質量列為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務之一,這對海南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省戰略、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意義重大。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的內在要求。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提出了“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的重要指示,為新形勢下海南發展指明了方向。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對海南而言,生態文明建設既是經濟繁榮的重要支撐,也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更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要堅持生態立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著力從源頭上把好生態關,讓海南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空氣更清新,把海南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強化生態環境建設與污染治理。生態環境建設與污染治理是生態文明建設最核心的內容,也是我們搞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與基礎。要全面實施生態修復、城鎮修補,持續深入開展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林業與山體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違法建筑整治、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環境綜合治理等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集中力量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污染問題,確保環境質量只升不降,努力把海南建成大花園、大景區,建成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生態島、健康島、長壽島;要發揮“多規合一”的引領作用,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限的剛性約束,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還要始終堅持生態底線思維,發揮生態優勢,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依托和保障,有利于從源頭上、制度上構建生態環境防護網,是既著眼于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又著力于建立長久管用、能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關鍵一招。
各地要堅持治理與管理并重,切實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完善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考核評價體系,并嚴格執行離任審計、責任追究等制度;要堅持發展與保護同行,探索建立跨區域生態補償、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等制度,闖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路;還要強化生態環境監測、環保執法與督察,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法規體系,全面提升環境保護執法司法能力。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伴的生態文化。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伴的生態文化,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一方面,生態文明建設需要以社會文明、精神文明作支撐,我們要加強全民生態教育,廣泛開展群眾性生態文明創建活動,倡導節約意識、環保意識,增強全社會生態自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伴的生態文化;另一方面,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目的就是讓海南人民共享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帶來的福祉,使海南成為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園、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這也需要我們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伴的生態文化,積極打造生態文化品牌,塑造美麗海南新形象。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堅持生態立省,把海南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是中央對海南的要求,也是海南人民的迫切期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全省上下要按照省第七次黨代會的決策部署,凝心聚力、銳意進取、奮力拼搏,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譜寫美麗中國的海南篇章!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