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堅持陸海統籌,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服務海洋強省戰略
海上風光無限好
■ 海南日報記者 陳彬
從天空俯瞰,海南1900多公里的環島海岸線猶如一條“珍珠項鏈”,光彩奪目。
海岸上,現代漁業產業園逐漸成型,魚蝦螺等“住”進了樓房里,生態養殖迎來“綠色之變”;矗立于海面之上的風電機組不斷走向深藍,把源源不斷的海風轉化成點亮萬家燈火的能量;海灘岸邊,水上運動新玩法層出不窮,人與大海的關系更加親密。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作為全國管轄海域面積最大的省份,海洋經濟是海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快構建自貿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海南堅持“陸海統籌”,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推進傳統漁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豐富海洋旅游新業態,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服務海洋強省戰略實施。
轉
漁業轉型“三個走”,靠海吃海有了“新吃法”
在陵水新村鎮疍家漁排,住海上民宿,體驗疍家生活,讓各地游客慕名而來。這家利用養殖漁排升級改造而成的民宿,不僅是陵水的“網紅打卡地”,也是新村港漁民轉產轉業的鮮活范例。
海南是海洋大省,發展漁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近年來,省委、省政府作出推動漁業“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閑漁業走”的戰略部署,海南“靠海吃海”有了“新吃法”。2022年海南全省漁業產值466.57億元,同比增長3.6%,占全省農業產值的32%。
“往岸上走”——推動漁業向園區化、規模化、生態化方向發展。近年來,我省大力推動現代漁業產業園標志示范工程建設,目前園區各項工程加快推進,文昌、萬寧兩個國家級現代農業(漁業)產業園已分別完成建設任務的83%和67%。漁港經濟區是“十四五”國家漁港建設的重點方向,目前省部共建三亞崖州國家級漁港經濟區正加快推進,海南省級漁港經濟區布局規劃也正在加快制定。
“往深海走”——重點做好“深海養”“深海牧”“深海捕”三篇文章。海南是全國率先開展深遠海養殖的省份,2022年樂東深遠海養殖平臺下水投產試養成功,實現了我省深遠海大型桁架類養殖網箱零的突破;今年全省新增建成大型桁架類養殖網箱1個、重力式深水網箱103個。積極推動三亞崖州灣、儋州峨蔓、瓊海潭門、澄邁馬裊灣、東方四更等5個海洋牧場建設。高標準開展新材料和生態友好型漁船更新改造,拓展深遠海捕撈,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完成更新改造漁船2373艘。
“往休閑漁業走”——實施休閑漁業基礎設施建設、休閑漁業發展和漁民轉產轉業保障3個行動。制定海南省精品休閑漁業示范基地、海釣賽事基地建設及認定標準,推動打造休閑漁業區域公用品牌,認定全國首家共享漁莊“陵水疍家漁排共享漁莊”。建立全省休閑漁業項目庫,全省60余個休閑漁業項目計劃總投資近600億元,已完成投資超10億元。截至今年5月底,預計全省休閑漁業總產值12.5億元,同比增長186%;接待人數482.8萬人次,同比增長374%。
探
瞄準新興產業,加速挺進“新藍海”
數據中心搬進海底“新家”!今年3月底,全國首個商用海底數據中心在陵水正式投入運營,為陸地數據中心高耗能、高耗水等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也為海南發展“海洋經濟+數字經濟”探索出一條新賽道。
近年來,海南加快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科技創新,不斷探索新興產業。海洋信息、海上風電裝備、海洋油氣……在這片產業“新藍海”里,海南正加快挺進。
大力發展海上風電,是海南推動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海南省風電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了“一園兩基地”產業布局,提出打造海上風電千億級產業集群的發展目標。先后引進東方明陽高端海洋裝備制造、洋浦申能電氣風電新能源裝備產業、洋浦大唐海上風電產業園等三個風電整機制造項目。2022年底,東方明陽項目實現首臺漂浮式風機和首臺大兆瓦風機同時下線;2023年1月,申能和上海電氣共同投資的洋浦風電主機項目順利投產;大唐公司聯合東方電氣投資建設的洋浦項目一期計劃于2023年6月竣工投產。三個項目建成投產后,全省可形成整機產能350萬千瓦以上,風電裝備產值將實現首個百億元。
除了海上風電裝備,海上油氣也是海南大力發展的新興產業。《海南省油氣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重點推進陵水17-2氣田全面投產并實現年產天然氣30億立方米,連接全國天然氣管網向海南及廣東、香港等地穩定供氣,帶動周邊陵水25-1等深水氣田開發形成新的氣田群;加快建設海口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指揮中心,打造集科技研發、產業配套、后勤服務為一體的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區域總部。
加
從沙灘走向海洋,旅游新業態不斷疊加
在海口西秀海灘,推著帆船帆板躍入大海,享受運動樂趣;在萬寧日月灣,電動沖浪、尾波沖浪等正成為游客們的“新寵”;在三亞蜈支洲島,可以乘坐觀光船深潛,近距離觀賞海底世界。
隨著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的加快推進,海洋旅游業態持續豐富。如今在海南旅游有了更多新玩法,人們正從沙灘走向海洋,從“看海”轉變為“玩海”。
海洋旅游消費的提質升級,離不開頂層設計。《海南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海南將升級濱海度假產品質量,積極推進近海休閑旅游,探索發展遠海觀光旅游、大力發展郵輪游艇旅游。我省今年出臺《關于加強海洋旅游業用海要素保障和服務管理的若干意見》,這是全國第一個專門從用海要素保障和活動規范層面支持海洋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明確了潛水、游艇碼頭、海水浴場、海上旅游經營活動等旅游業態的用海要素保障和服務管理政策。
水上運動釋放“旅游+體育”活力。海南創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大力推動水上運動產業化發展。海南親水運動季活動自2017年創辦以來,實現了本省民眾和外省游客目標人群的廣泛參與,重點覆蓋青少人群。近年來,海口、三亞、萬寧等市縣突出各自地方特色,發展沖浪、潛水等體育旅游項目,體育旅游已成為海南旅游業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中國司南杯帆船賽等國際帆船賽事在海南持續發展,帆船運動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政策利好助推游艇產業“乘風破浪”。海南實施瓊港澳游艇自由行,簡化游艇入境手續、創新建立“定點停靠、就近聯檢”的口岸管理模式,推進海南成為國際游艇旅游的好去處。目前,海南游艇行業已涵蓋制造、維修保養、培訓、銷售、金融保險、運營服務等產業,基本實現游艇產業鏈上中下游全覆蓋,游艇碼頭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政策創新不斷激發市場活力。(本報海口6月7日訊)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