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副秘書長胡麒牧:
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數字經濟發展模式
海南日報特派記者 黎鵬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經濟發展。近日,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副秘書長胡麒牧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海南要在全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大局中找準自身定位,充分發揮區位、制度等優勢,堅持走國際化、高端化、創新型道路,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數字經濟發展模式。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9.8%。“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深度融合,是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特征,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幫助傳統產業降低運行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同時還可以在全社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為經濟增長帶來新動能。”胡麒牧說。
當前,全國不少省份都在爭相發展數字經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海南如何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進一步擴展數字經濟規模?對此,胡麒牧認為,海南要緊緊圍繞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這一目標,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國際化、高端化、創新型發展上下功夫,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數字經濟發展道路。
“對外開放是海南自貿港最鮮明的特征,海南要主動‘走出去’,精準對接國際市場數字產業,進一步優化配置資源要素,在推動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數字產業配套設施和制度建設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更好實現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目標。”胡麒牧說,通過“走出去”,海南能夠吸引更多的資金、要素、人才往自身集聚,比如引進更多在數字經濟方面的領軍人才或是數字經濟細分領域的優質科研人才,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如果傳統產業占經濟結構比重太多,在發展數字經濟時就會面臨置換成本太高等問題。而海南的現代服務業在經濟結構中占比較高,這是發展數字經濟的一個突出優勢。”在胡麒牧看來,海南要高起點謀劃數字經濟發展,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堅持高端化發展的思路去打造數字產業集群,更好地實現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同時,胡麒牧還認為,海南要堅持走創新型發展的道路,加強制度創新,充分發揮在一些領域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爭取在完善數字經濟發展的配套體制機制、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數字經濟發展制度體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開辟數字經濟新賽道。
“比如,數據要素在未來經濟增長中發揮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大,海南可以積極探索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數據交易市場,通過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胡麒牧說。
此外,胡麒牧還建議,海南要積極培育一批本地數字原生企業,增強數字經濟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使數字經濟在未來發展中占據價值鏈的高端,創造更多的附加值,甚至能夠讓海南在全國范圍內服務好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海南日報北京3月8日電)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