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與海南農業高質量發展論壇舉行,與會嘉賓建議——
以鄉村振興“兩化”推進海南農業改革
海南日報記者 陳雪怡
當海南農業“遇上”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12月15日,2022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宣布開幕后,RCEP與海南農業高質量發展論壇緊接著舉行。“機遇與挑戰并存”,這是與會嘉賓對于RCEP與海南農業“關系前景”的一致看法。
“農產品失去關稅保護,導致農業生產面臨挑戰;RCEP框架下,農產品質量要求更高,對海南農業技術創新造成壓力;同時海南養殖業發展也面臨挑戰,海南農業還面臨自貿港產業競爭和生態安全等挑戰,這些都是海南農業‘遇上’RCEP面臨的挑戰。”中國南海研究院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中心主任于濤先從“挑戰”開始談起。
那么“機遇”又在哪?“RCEP框架下,以漁業等為例,海南農業面臨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的機遇。”于濤詳解道,在RCEP生效前,中國與東盟、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早已達成自貿協定。因此,RCEP的簽署主要是整合了區域內現存雙邊自貿協定。大部分RCEP成員國農產品市場準入水平基本延續與中國已有雙邊自貿協議安排,但也有部分農產品關稅實現突破,對海南影響較大。“RCEP有利于海南熱帶農產品出口至日本、韓國等國市場。比如,RCEP框架下,韓國進一步開放了羅非魚等水產品市場,為海南漁業發展和水產品出口提供了機遇。”
同樣是“面臨”一詞,分別對應不同的“挑戰”和“機遇”,于濤認為,RCEP框架下,海南農業“走出去”面臨跨境投資合作的新機遇,RCEP各成員國在倉儲、物流、貿易等上下游環節的開放程度顯著提升,有利于海南農業企業開展跨境投資合作,提升其在產業鏈上的市場地位和話語權。同時,海南面臨有利于增加調劑性、緊缺型農產品進口滿足消費需求的機遇,以及發展外向型農產品加工業的新機遇。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海口經濟學院特聘教授、暨南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溫鐵軍對此表示認同,對于“遇上”RCEP的海南農業,他建議從鄉村振興的“兩化”創新著手,推進海南農業改革。
“不要著急去實施改革,要先從學習認識開始了解‘兩化(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溫鐵軍表示,國際大循環中,應利用自貿港的歷史機遇和地處熱帶的時空條件,把世界上差異性明顯的“生態化+數字化”農業農村發展的各種類別盡可能引入海南農村;國內大循環中,以社會化參與促進對生態資源價值化的需求。
圍繞海南農業改革的路徑方向,溫鐵軍建議,海南應按“兩山”理念賦予的新生產力要素擴張,來帶動生產關系向有利于新格局的方向做政策調整。同時把休閑農業及粗放的旅游產業化模式,及時改為生態文明戰略下以縣為單位推行空間生態資源“三全(全地域、全方位、全過程)”綜合開發。
(海南日報海口12月15日訊)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