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過硬隊伍、踐行司法為民,海南法院全力打造與自貿港相適應的人民法院
奮力書寫海南自貿港法院全新篇章
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
海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組織部分法官,在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綜合服務臺設立法律服務窗口。
海南法院24小時自助法院。(本版圖片均由 黃葉華 攝)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的時間節點上被賦予非同尋常的意義。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向全世界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賦予海南改革開放前所未有的重大歷史機遇。
法院工作如何更加有力地服務自貿港建設?如何建設與自貿港相適應的人民法院?成為擺在海南法院面前的時代之問。
“國家戰略、海南擔當;海南振興、必有我功”,清晰的共識催生高度的行動自覺:“4·13”以來,海南法院堅決扛起為自貿港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重大職責,在省委的堅強領導、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有力監督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精心指導下,切實找準工作切入點,解放思想、努力創新,不斷在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新作為,奮力書寫了自貿港法院的全新篇章。
新藍圖 突出頂層設計,自貿港法院建設夯基筑臺
建設自貿港法院,有了全新“施工圖”——
今年5月24日,省高院正式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院建設五年規劃(2021—2025年)》。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這份經過近三年精心編制,凝聚著全省法院智慧和心血的《規劃》,分為總體要求,創新自貿港法院組織體系,創新自貿港法院制度機制體系,創新審判管理、基礎保障和智慧法院建設體系,著力加強自貿港法院隊伍建設,加強規劃的實施保障等六個部分57項內容,對海南法院未來五年的遠景進行了全面規劃。
“自貿港法院建設本身是一個改革創新的過程,需要進行全方位、多維度、成體系的頂層設計和宏觀布局。因此,創新自貿港法院制度機制體系,是《規劃》最核心的部分。”省高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劃》對組織機構、司法政策、國際化審判、涉海審判、風險防控司法應對、審判管理監督、基層基礎建設、智慧法院建設、隊伍建設等11個方面的改革創新進行謀劃,并具體細化為46項制度機制創新、29種能力提升,“我們的目標是,通過五年的努力,確保海南法院全面達到具有國內先進水平和國際水準的有影響力的法院。”
“普通審判+專門審判”的組織新格局——
國際商事、知識產權、金融、環境資源、執行、互聯網、破產、數字、交通運輸、稅務、軍民維權等專門法院或專門法庭建設加速探索推進,專業化審判水平將不斷得到提升。目前,我省已經啟動破產法庭的建設。
人力資源優化配套、交流順暢的法官管理新機制——
按照“全島同城化”要求,將探索建立全省員額法官統歸省級管理的新模式,根據案件數量和特點,實施全省員額法官和審判輔助人員動態調配機制,解決各法院辦案不均、人才流出的矛盾。
國際海事糾紛解決優選地——
轉口貿易、大宗商品貿易、海洋物流、涉海金融、游艇產業等現代服務產業的司法政策研究和司法保障力度不斷加大,海事海商糾紛將得到及時高效化解。
……
謀篇布局,精準落子。《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院建設五年規劃(2021—2025年)》為海南法院實現高質量發展繪就了全新藍圖,標志著海南自貿港法院建設步入正規化軌道。
2019年9月26日,在最高院的支持下,海南第一、第二涉外民商事法庭和海口知識產權法庭分別在海南省一中院、三亞中院和海口中院掛牌成立。其中,海南涉外民商事法庭是全國首次設立的省級跨區域集中管轄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專門法庭,對海南自貿港建設具有重要的標志性意義。
隨后,在成功設立兩類專門法庭的基礎上,海南法院關于“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的建議得到中央采納。2020年12月3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揭牌成立,實行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審判“三合一”。海南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后,全國第四家擁有專門知識產權法院的省份。
新擔當 狠抓制度創新,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金飯碗”。省委、省政府明確指出,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爭創一流營商環境。
法治,正是最好的營商環境。“4·13”以來,海南法院堅持以審判體制機制創新破解工作難題,助推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截至目前,環境資源巡回審判全域覆蓋機制,創設“立、審、執”一體化涉外民商事法庭,積極參與構建專職化、多元化、全覆蓋的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一站式”司法征信服務平臺,刑事裁判財產性判項集中集約執行,防范房地產風險巡回法庭和國際商事糾紛“三位一體”多元化解機制等7項入選海南自貿港制度創新案例。
涉外民商事糾紛難處理?在海南,正變得不難。
海南第一、第二涉外民商事法庭自掛牌設立以來,共收案2161件,結案1538件,結案率70%以上,成為自貿港建設背景下訴源治理和多元解紛的一張亮麗名片。其探索實行的“立審執一體化”機制,統一了裁判尺度,促進了案件審判質量提升,被省委、省政府評為首屆“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創新獎”二等獎。
與國際規則接軌是一大亮點。2019年12月6日,海南涉外民商事糾紛在線多元化解平臺(ODR平臺)正式上線。依托這一平臺,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吸納香港和解中心、澳門調解協會、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等13家境內外調解機構300余名調解員進駐,及時開展專業調解。
“執行合同”是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體系的指標之一。讓執行難不再難,是海南法院不懈追求的工作目標。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的工作部署,2016年至2018年,海南全省法院受理執行案120252件,執行案件整體結案率達93.83%。特別是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海南法院加大積案清理力度,推動全省涉黨政機關為被執行人案件全部執結到位,解決了一大批陳年老案和“骨頭案”,有力促進了政府職能部門的誠信體系建設。
不破樓蘭誓不還!今年,海南法院繼續向“全面解決執行難”邁進,面向全省開展提高執行到位率專項攻堅行動,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目前全省法院的執行到位率指標已由去年的全國排名第26位上升至第20位。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建立服務和保障創新驅動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新體系,是海南法院面臨的重要任務。今年4月26日,隨著原告湖南亞華種業科學研究院訴被告張某植物新品種權侵權糾紛一案開庭審理,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正式敲響“第一槌”。6月11日,該院作出第一份關于知識產權行為保全的禁令裁定。截至目前,該院已受理一、二審案件215件。
不僅“坐堂辦案”,該院還堅持主動靠前服務,通過不斷完善“1個知識產權法院+5個保護中心+11個重點園區聯系點”的全流程、全覆蓋、全方位司法服務保障機制,努力打造海南自貿港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新高地。
“目前,我們已在海南生態軟件園、文昌國際航天城、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設立司法保護聯系點。”該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聯系點將發揮“就近服務、定期咨詢、專場培訓、訴調對接、強化保護”的職能定位,精準對接服務南繁育種、深空深海、醫療科技、數字創意等重點行業,“近期,我們還將在崖州灣科技城設立知識產權巡回審判點,打造‘一站式’綜合服務體系,助力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基地等重大功能平臺建設。”
防控化解重大風險,堅決扛起司法擔當。海南法院建立實施“三級法院統一聯動、院長親自主抓”的立審執一體化風險性案件工作處置機制,2020年梳理排查出金融、房地產等領域風險案件17933件,并實行逐案制定方案、領導包案化解,以擔當精神為風險化解贏得時間和空間。目前,海航、半山半島等重大風險案件均得到有效把控。
與此同時,海南法院還積極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立法調研,協助省人大制定出臺《海南省多元化解糾紛條例》,協助起草《海南自由貿易港破產條例》,助力海南自貿港法治體系建設,為從制度層面優化營商環境貢獻司法智慧和司法力量。
新氣象 堅持黨建引領,國際化審判團隊加速形成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
“4·13”以來,海南法院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五個過硬”的總要求,努力打造忠誠干凈擔當,黨和人民放心的法院隊伍。
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海南法院緊密結合法院實際,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強化“人民法院首先是政治機關”的意識,堅持黨對人民法院工作的全面絕對領導。今年以來,省高院主要領導兩次以“忠誠”為主題向全省法院干警講授專題黨課,強調要不斷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始終做到政治忠誠、思想忠誠、行動忠誠。
同時,以“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為抓手,海南法院全面推行機關黨建工作標準化建設,把黨組織全覆蓋拓展到執法辦案的基本單元,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在首屆海南省直機關“椰樹杯”黨建創新引領工作創優大賽中,省高院、省一中院分別斬獲一、二等獎。
突出加強司法廉潔建設。面對出現的張家慧等司法腐敗案件,省高院吸取慘痛教訓,狠抓以案促改,扎實開展嚴教、嚴制、嚴管、嚴查“四嚴工程”,努力建設廉潔自貿港法院。
持續深化司法能力建設。“4·13”以后,省高院就以前瞻思維和超前規劃,出臺實施《海南法院隊伍素能建設五年規劃(2018-2022年)》,以期經過五年的素能建設,大幅提升全省法院干警的素質能力。
2019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國際交流中心海南基地在三亞成立。當年5月,首期尼泊爾法官研修班在三亞舉行,標志著海南已具備提供國際化司法培訓的能力;
2019年3月,省高院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三年來,共舉辦了6期國際化審判團隊培訓班,730多人次參加培訓;
2020年11月和今年7月,海南法院與新加坡法院先后圍繞“法院訴訟規則中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規定”“國際商事審判”主題舉行業務研討和交流;
此外,海南法院還大力開展民法典專題培訓及外語和海南方言等技能培訓,多措并舉提升隊伍素能;
……
如今,一支涉外民商事審判精英團隊正在加速形成,充分展現了海南自貿港法院的國際新形象。
2019年5月,海口海事法院成功調解涉案標的額達2.75億元人民幣的法國巴黎銀行訴香港光匯寶石油輪有限公司船舶抵押借款合同糾紛案。鮮為人知的是,法國巴黎銀行是在可選擇管轄法院的情況下,主動選擇向海口海事法院提起訴訟。
同樣,2019年12月,在審查申請人亨廷頓公司和被申請人博鰲慈銘醫院行為保全一案中,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結合自貿港營商環境建設要求,根據最高法院國際商事法庭規則,裁定支持了申請人的行為保全請求,被多家媒體認為對仲裁中適用行為保全措施具有重要借鑒參考意義,該案例也被納入2019年最高法院仲裁司法審查的白皮書。
這些案例充分體現了中國民商事法庭與國際通行規則的接軌,彰顯了海南自貿港法院的國際公信力。
新作為以人民為中心,司法服務打通“最后一公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場,也是人民法院工作一貫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海南法院始終堅持以群眾期待為導向,不斷深化實化司法為民工作,讓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有了最直接的“獲得感”。
訴訟服務能否更便捷?“能!”
“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海南法院全力打造“一站式”訴訟服務新模式,先后建成運行移動微法院、統一送達平臺、律師服務平臺、無紙化辦公系統等信息系統,同時對全省法院訴訟服務中心進行升級改造,建成全省統一的12368訴訟服務熱線,推廣網上立案、跨域立案等服務,構建起“廳網線巡”立體化服務體系,當事人可以“當場立、自助立、網上立、就近立”,建設“24小時自助法院”,實現訴訟服務全天候不打烊。在最高法院開展的訴訟服務質效評估2.0工作中,從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20日,海南法院連續19天保持綜合排名全國第一。
糾紛化解能否更高效?“能!”
海南法院充分利用旅游法庭、交通法庭、扶貧法庭、城管法庭、醫療法庭、物業法庭等載體,方便群眾在“家門口”解決糾紛,減輕群眾訴累。2020年,全省法院共開展普法宣傳式巡回審判37351次。
為努力打造新時代海南版“楓橋經驗”,全省法院大力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探索形成一批好經驗好做法。
在三亞,當地法院依托旅游巡回法庭,與旅游警察、旅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行政執法部門構建“四位一體”的專業化旅游糾紛處理模式,全天候進駐重點景區開展調解、立案、審理等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旅游訴訟案件呈現出“斷崖式”下降。
在廣大農村,各基層法院聯合司法行政部門將村鎮人民法庭建設成為集糾紛調解、矛盾化解、法治宣傳、“無訴”推廣等于一體的鄉村法治服務中心,就地化解矛盾糾紛能力不斷提升。陵水法院“司法e精靈”、瓊中法院“訴調對接中心”等先進經驗面向全省推廣。
特殊弱勢群體保護能否更加有力?“能!”
為積極回應殘障人士的司法需求,海南法院創新培育一個無障礙訴訟服務平臺、一套無障礙訴訟服務設施標準清單、一個四位一體無障礙服務體系、一個全流程無障礙訴訟服務工作機制、一支無障礙訴訟服務隊伍“五個一”工程,全面構建立體式、多方位的司法助殘服務體系。今年5月,中國殘聯到海南調研時,對海南法院法律助殘工作高度點贊。
探索設置冷靜期制度、完善人身安全保護制度、建立家事回訪制度、推行離婚生效證明書機制、實行未成年人“四訪”“五幫”幫教活動……省高院在全省法院開展家事審判改革和未成年人審判改革,推動組建專業審判隊伍,創新審判方式,切實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同時,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普法宣傳教育工作。目前,全省法院已實現少年法庭和法治副校長的全覆蓋。
據悉,黨史學習教育以來,省高院梳理確定的30項“我為群眾辦實事”任務清單,均取得積極進展。例如,針對與國企、民企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問題,省高院正推動設立駐省國資委司法服務聯絡辦公室,并建立與省工商聯的常態化溝通機制;針對訴訟費繳費退費不方便、不及時問題,全省法院已經完成訴訟服務平臺的升級改造,均可實現全渠道網上繳納訴訟費……
民有所急,我有所謀;民有所需,我有所應。下一步,海南法院將繼續用心用情做好司法為民這篇大文章,踐行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切實以法院自身高質量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平正義。
(本版文字/江城吳春萍)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