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發布第十三批7項制度創新案例
涉及要素保障、國際商事糾紛化解等領域
海南日報海口7月5日訊(記者 梁振君)海南自貿港第十三批7項制度創新案例7月5日發布,涉及要素保障、醫藥招采和價格監管等多個領域。
當天發布的7項制度創新案例包括:構建耕地“數量、質量、效益、生態”四位一體保護制度,醫藥招采價格引導機制,保稅港區物流分離監管,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聯辦”,國際商事糾紛“三位一體”多元化解機制,鏈上化、一體化、智能化財政電子票據“區塊鏈”管理,鄉村振興“外事直通車”。截至目前,海南自貿港制度創新案例總數達123項。
通過制度創新,進一步優化了海南自貿港營商環境,提高了社會治理水平。
構建耕地“數量、質量、效益、生態”四位一體保護制度的實施,有力保護了耕地“數量”,較好地完成了國家下達海南1072萬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面積909萬畝的任務,有效提升了耕地“質量”。
醫藥招采價格引導機制建立后,截至今年4月底,主動申請降價的醫藥品種達244個,平均降幅37.43%,最高降幅92.88%,節約采購資金千萬元以上。
保稅港區物流分離監管有效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有效釋放產能,提升了國內大循環的貨物流轉效率。
推行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聯辦”后,境外船舶移籍注冊登記從完成進口、登記手續到重新投入營運,原來至少要耗時100多個工作日,制度創新后,大幅壓縮至不超過8個工作日,效率提升逾90%。
通過“三位一體”多元化解機制委托調解國內外案件共328件,調解成功104件,調解前置成功案件37件,免除案件受理費17萬余元。
在全國率先推出智能化區塊鏈財政電子票據業務管理機制。截至4月10日,全省鏈上開票量達到837.14萬張,開票金額95.88億元,3個月的開票量超過去年全年。
首創統籌集成央地外交外事資源服務鄉村振興新機制、首創美麗鄉村“國際會客廳”,實現“外事活動+地方發展+農民增收”的三方共贏。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