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本版內容請掃二維碼(見報當日8時更新)。
7月5日,海南發布第十三批七項制度創新案例,涉及要素保障、醫藥招采和價格監管、國際商事糾紛化解等多個領域。
截至目前,海南自貿港制度創新案例總數達123項。通過制度創新,進一步優化了海南自貿港營商環境,提高了社會治理水平。
7
項制度創新案例
構建耕地“數量、質量、效益、生態”四位一體保護制度
醫藥招采價格引導機制
保稅港區物流分離監管
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聯辦”
國際商事糾紛“三位一體”多元化解機制
鏈上化、一體化、智能化財政電子票據“區塊鏈”管理
鄉村振興“外事直通車”
1
構建耕地“數量、質量、效益、生態”
四位一體保護制度
經驗做法
率先出臺《海南省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調整補劃管理辦法》,承接國家授權海南對永久基本農田調整審批權限,規范調整補劃程序
實施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建立省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園區補充耕地省級統籌制度,有力保障了省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重點園區產業項目用地需求
率先構建耕地保護利益調劑補償機制,以市縣為基本單位,在一個規劃期內(15年),由調整增加建設用地指標和調整減少耕地、永久基本農田、林地指標的市縣,向調整減少建設用地指標和調整增加耕地、永久基本農田、林地指標的市縣支付易地調劑補償費用
創新政策和管理機制,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范圍從農村拓展到墾區,賦予海南農墾土地綜合整治實施主體、指標交易主體地位,快速擴充全省補充耕地指標儲備庫
實施成效
A:有力保護耕地“數量”
完成國家下達海南1072萬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面積909萬畝的任務
B:有效提升耕地“質量”
2020年,完成補充耕地項目備案21個,新增耕地數量9071.95畝,水田面積4079.55畝、糧食產能819.62萬公斤
C:增加經濟“效益”
2020年,通過省級交易平臺交易補償耕地指標1429.5畝、水田面積1275畝,實現成交金額5.33億元
D:提升土地“生態”功能
構建了全域生態宜居與集約高效的土地生態保護新格局
2
醫藥招采價格引導機制
經驗做法
A:率先推出《海南省醫藥招采和價格監測管理暫行辦法》,對參與本省集中采購醫藥企業和醫療機構開展監測管理進行規范
B:率先利用全國和本省醫藥價格大數據,聯動全國掛網價作為參考并引入預警機制,對全省掛網藥品、醫用耗材設定紅黃綠線和紅黃燈預警,凡屬于在海南交易的直接掛網的藥品、醫用耗材,當醫藥企業掛網售價或醫療機構采購價格高于設定的價格紅黃線時,推送紅、黃燈預警
c:將醫藥招采積分考核制度與信用評價體系相結合。匹配國家信用評價制度,通過企業報告和采購平臺記錄相結合的方式,及時全面、完整規范地采集醫藥企業失信行為信息,建立起適合海南實際的操作規范、裁量基準和失信事項目錄清單
實施
成效
截至今年4月底
產生價格預警信息19090條
異常行為預警信息6036條
主動申請降價的醫藥品種達244個
節約采購資金千萬元以上
3
保稅港區物流分離監管
經驗做法
在洋浦經濟開發區內對貨物進出洋浦保稅港區實施“點對點直轉”監管,破解貨物(試行危險化學品)申報入區后又需出區結轉到下游企業,安全管理風險較大,運輸成本較高的難題
打造全鏈條閉環式聯合監管機制,實施以企業為單元的監管模式,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數據適時對碰,并開展定期抽查,對涉嫌違法違規企業立即暫停參與試點資格
實施成效
2020年12月9日,洋浦經濟開發區海關對“海南煉化”生產的1000噸化工產品順利完成首單“點對點直轉”業務,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7萬噸化工產品完成“點對點直轉”業務,降低企業物流費用300萬元以上
4
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聯辦”
經驗做法
A:首創中央駐瓊單位和地方政府部門間深度融合開展政務服務
成立由海口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海南海事局、海口海關、中國船級社海南分社等相關單位組成的專班工作小組,使審批工作提前銜接、無縫對接
B:首創跨部門聯合審批機制
將進口船舶技術勘驗、機電產品進口許可、“零關稅”企業備案等系列手續,由串聯審批變為同步辦理、并聯審批
C:率先推行船舶注冊登記“不見面審批”
通過遠程視頻驗證、郵寄申請材料和郵送證書等手段,實現船舶登記“不見面審批”
實施成效
推行前
注冊登記從完成進口、登記手續到重新投入營運,至少要耗時100多個工作日
推行后
不超過8個工作日,效率提升逾90%
5
國際商事糾紛“三位一體”多元化解機制
經驗做法
A:創建國際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三位一體”對接機制。依托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不斷完善國際商事糾紛案件集中審判機制,集中審理涉外、涉港澳臺民商事案件,吸納在自貿港設立的境內外仲裁機構、調解機構進駐法庭,線上線下聯動打造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平臺
B:創新推行調解前置、訴前調解免收案件審理費制度。糾紛訴至法院后,立案前在征得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進入訴前調解程序,由法官調解或委托商事調解機構調解,調解達成后即可出具調解書予以確認,賦予強制執行力并免收案件受理費
C:建立撤銷仲裁前與仲裁機構會商制度。對當事人提起的撤銷仲裁裁決申請,合議庭經審查認為該仲裁裁決確有錯誤的,及時召集仲裁院負責人、仲裁庭召開溝通會議,指出仲裁裁決存在的問題,推動仲裁庭同意重新仲裁
實施成效
●調解國內外案件共328件
●調解成功104件
●調解前置成功案件37件
●免除案件受理費17萬余元
●通過調解(含和解撤訴)結案的案件184件,
調撤率達57.68%
(扣除不能調解的仲裁司法審查、外國法院判決承認與執行等案件)
6
鏈上化、一體化、智能化財政
電子票據“區塊鏈”管理
經驗做法
A:出臺《海南省區塊鏈財政電子票據應用管理辦法(試行)》,率先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財政電子票據的申領、開具、流轉、報銷、查驗、存儲等全業務流程
B:打破省、市縣、鄉鎮、村四級民生領域數據壁壘,打通了相關方的50多個系統業務平臺,將醫保、衛健、稅務、檔案、審計等相關職能部門“鏈”成一張網,把業務覆蓋到全票種。截至目前已接入省級、市縣級2352家單位
C:運用區塊鏈技術,建設了全國首個覆蓋全省用票單位、全行業領域和全票種的省級財政電子票據服務系統
實施成效
A:提升了便民的公共服務體驗
繳款人辦理醫療費、學校學費、教育考試費、交警罰沒、公益捐贈、法院訴訟費等票據業務時,可隨時隨地鏈上“一鍵辦”、“零跑腿”
截至4月10日,全省鏈上開票量達到837.14萬張,開票金額95.88億元,3個月的開票量超過去年全年
B:減少社會化的應用成本
通過上下游單位的票據業務在區塊鏈上自動流轉、信息共享,系統就可實現自動核驗,優化了報銷結算流程,提高了報銷效率,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
醫療報銷和商業保險報銷,由原來的人均1個工作日辦理上報工作、1-2個工作日審核,變為線上2分鐘上傳資料,2分鐘審核回復
7
鄉村振興“外事直通車”
經驗做法
A:首創統籌集成央地外交外事資源服務鄉村振興新機制
加大博鰲亞洲論壇利用機制集成創新,建立央地協調、市縣協同、企業參與的工作機制,每年積極推動鄉村主題活動納入國家層面的中方聯席會議,貫通上下,率先在全國開通央地、部門服務市縣鄉村發展建設和對外開放的“外事直通車”
B:在全國首創美麗鄉村“國際會客廳”
在瓊海打造北仍村、南強村、沙美村、留客村、排港村等一批“美麗鄉村”,突破傳統外交外事會晤、宴請等模式和慣例,開展高規格的“田園外事”活動,在美麗山水田園間開展“一對一、點對點”的精準、集約、高效招商引資,使傳統鄉村成為“國際會客廳”
實施成效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會和2021年會期間,海南省領導在“美麗鄉村會客廳”通過茶敘、田園漫步等形式,與微軟、三星、強生、阿斯利康和中糧集團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及國內外知名企業累計開展50余場“一對一”商務洽談活動,促成中糧碼頭倉儲加工一體化項目、阿斯利康海南智慧醫院、中法醫學康復中心、中國傳媒大學考文垂學院和阿布扎比金融創新等一批合作項目落地,實現“外事活動+地方發展+農民增收”的三方共贏
文字整理/梁振君
制圖/陳海冰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