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求實效才能贏得大考
——立足“超常規”爭創“不平凡”系列談④
■張永生
謀發展、抓工作重在效果。成效是檢驗工作的重要標尺,是群眾“評卷”的重要依據。全力應對常態化疫情防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海南自貿港建設“三個大考”,當體現在實實在在的效果上。以“超常規”的認識、舉措、行動和成效,統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同樣要靠實績實效說話。
形勢緊迫,任務艱巨,工作繁重,爭取超常規的成效,需要朝什么方向努力,應該從什么地方破題,應當達到什么樣的目標?針對這一系列現實而又重要的問題,近日召開的省委常委會會議要求,重點從農業、工業、投資、消費、引資、優化營商環境、抓好復學復課、確保復工復產安全生產等11個方面,努力取得超常規的成效。明確了目標,劃定了重點,闡明了要求,緊接著就應當一門心思抓好落實,千方百計完成任務。這里,至關重要的是堅持目標導向、效果導向。
目標就是方向。11個應當取得超常規成效的重點方面,都是當前必須抓緊抓實的重點工作,且彼此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共同構成了一組“目標系”。只有以之來校準努力方向,才能增強工作的方向感,找準入手處。這就要求,在爭取超常規的成效過程中,務必緊緊咬定目標,讓所有的行動都奔著解決問題而去,讓所有的工作都圍繞實現目標而展開;需要集中力量,最大限度地挖掘潛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采取一切有效辦法,匯聚實現目標的最強動力;與此同時,還需要杜絕認識上的“不適應”、舉措上的“不貼切”和行動上的“跟不上”等問題。
標準決定質量。重點從11個方面取得超常規的成效,對當前的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滿足于一般水平是不能“交賬”的,成績平平淡淡是不能“過關”的。實際上,超常規的成效,其本質的要求就是超出一般、創造不凡。如果仍然按照尋常的標準來“解題答卷”,尚未出招就已經偏離了正題。這就意味著,在爭取超常規的成效過程中,一方面,應當堅持質量為先,做好對標對表,不折不扣落實各項要求,按質按量完成各項任務;另一方面,應當對自我要求更嚴一點,把標準定得更高一些,爭取好而更好、優而更優,不斷超越既有水平,創造新的成績。
干勁決定效果。爭取超常規的成效應當重點著力的11個方面,任何一個都需要傾注不同尋常的努力。因此,倘若沒有十二分的激情干勁,沒有超出一般的效率和堅韌,是不可能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任務、達到預期目標的。這意味著,在爭取超常規的成效過程中,需要弘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把困難當作“磨刀石”,把難題作為“練兵場”,不斷搬掉“絆腳石”,打掉“攔路虎”;需要發揚“一天當三天用”的干勁,按下“快進鍵”,高速轉起來,向工作要效率,向付出要收獲;需要保持“干一件成一件”的韌勁,一事接著一事辦,一步緊似一步行,不達目的不罷休,不破樓蘭終不還。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從實際出發,向實處用力,真抓實干,力求實效,充分激發“超常規”的效能,必將贏得“三個大考”,有效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實現海南自貿港建設開好局、起好步,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厚植發展后勁。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