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同心 擔當進取 精彩開局“十四五”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和“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加快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關鍵之年。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左右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左右
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左右和11%左右
城鎮新增就業15萬人以上
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
細顆粒物濃度較上年控制目標下降1微克/立方米
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控制目標
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降碳控制目標
“十四五”主要目標任務
《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圍繞“十四五”主要目標,明確了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重點突出以下八個方面:
1 突出制度集成創新,初步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
完成自由貿易港第一階段制度安排有關任務,爭取2023年底前具備封關硬件條件、2024年底前完成封關各項準備
2 充分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競爭新優勢
立足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交匯點,對內對接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對外吸引全球優質資源集聚,成為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反應爐”。吸引免稅購物回流3000億元,求學回流5萬人,海外就醫回流50萬人次
3 聚焦國家戰略、科技前沿、地方急需,以超常規手段打一場科技翻身仗
打造種業、深海、航天三大科創高地,爭取國家實驗室落戶海南。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擴容提速行動,企業數量超3000家。實現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34%、投入強度達1.6%,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6.2件
4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形成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3+1”產業發展格局,推動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邁上新臺階
5 堅持系統觀念,基本實現“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推進“2+4+N”建設格局
推動新型城鎮化。打造生態、宜居、韌性、智能城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6 拓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現路徑,形成生態文明建設海南樣板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構建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和有償使用制度。加強制度設計。推進標志性工程。加快補齊短板
7 突出品質為上、特色為要,讓廣大人民共享自由貿易港建設成果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財政民生支出增速不低于“十三五”,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達到全國中上水平,民生特色項目爭創全國標桿。實現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解決民生難題。以國際教育創新島引領教育發展。提升醫療衛生水平。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
8 統籌發展和安全,織就自由貿易港風險防控網。防控貿易、投資和金融風險
防控公共衛生和生態風險。防控房地產風險。加強應急能力建設。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今年,我們要突出抓好十一個方面三十三項工作
1 自由貿易港早期安排
落實政策措施
配合完成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出臺、立法和調法調規事項。用好離島免稅購物、本島居民免稅購買進境商品等政策,力爭免稅銷售突破600億元。用好“零關稅”等已出臺政策,吸引市場主體落戶海南,形成產業集聚
加快重大功能平臺建設
出臺支持洋浦經濟開發區進一步開發開放的政策舉措,完善“一區多園”工作機制。推廣洋浦保稅港區“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政策至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立省級重點園區準入退出機制
加緊封關研究準備
完成社會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階段性目標。完成自由貿易港口岸布局規劃,啟動口岸建設和升級改造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制定年度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建立工作推進每月匯報通報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務服務“零跑動”改革。完善商事登記“全省通辦”平臺
2 科技創新
打造重點科創平臺
完成國家實驗室申報。引進1至2家大院大所。爭取獲批建設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健全科創支撐體系
實施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制度。加強院士創新平臺建設,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建設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
3 擴大開放
推進開放合作
辦好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和20周年慶祝活動。促進貨物、服務進出口總額增長12%和1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
辦好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
吸引800家以上全球著名品牌參會
4 現代產業體系
發展旅游業
推動旅游總收入增長30%。加快建設環島旅游公路,年內開工3個驛站。實現“一部手機游海南”
發展現代服務業
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推動保稅倉儲等新業務上規模、上水平。推動樂城先行區等九大工程建設。壯大會展產業,實現綜合收入增長66.7%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力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過2000億元、企業達1100家。推動數字經濟增長30%。推進“陸海空”未來產業集聚更多行業領軍企業
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確保糧食播種面積不少于407萬畝。冬季瓜菜種植面積穩中有升,生豬復養存欄達到350萬頭以上。新建高標準農田40萬畝
5 促進投資
優化投資結構
實施自由貿易港投資新政三年行動。推進產業投資占總投資比重提高到64%。實施10億元以上項目90個以上
堅持項目為王
繼續開展集中開工、集中簽約活動。實現總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清單化管理。完善“服務企業、服務項目、服務基層”三服務機制
6 要素保障
強化規劃管控
完成省和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推進城鎮和園區詳細規劃、村莊規劃編制
提高土地配置效益
落實“土地新政”,健全要素向重點地區、重點園區、重點項目傾斜制度。落實“增存掛鉤”機制,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下降15%以上。確保違建零增長、存量降一半
深化投融資改革
推動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投資基金。建立完善交通、水務、園區等投融資模式
7 鄉村振興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對脫貧市縣設立5年過渡期,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加強脫貧人口、邊緣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監測和幫扶,確保無返貧和無新增貧困
以鄉村產業促進農民增收
啟動集體經濟“空殼村”清零行動。培育高素質農民5000人以上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海南方案。建成10個特色產業小鎮、100個特色精品美麗鄉村,改造50個特色小鎮電網
深化農村農墾改革
加快房地一體的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率達95%。完成1985個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墾地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工程
8 生態文明建設
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
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評估方法和管理制度。建立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體系,率先在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推行
強化生態環境治理
不折不扣抓好兩輪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全面啟動海上環衛工作。加強岸線修復。新增紅樹林濕地400公頃,綠化造林10萬畝
推進標志性工程建設
研究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提升至70%。推廣清潔能源汽車2.5萬輛。推廣裝配式建造項目面積1700萬平方米。4個地級市垃圾分類試點提升實效。擴大“禁塑”成果。推進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完成核心保護區生態搬遷
9 社會事業
加快教育事業發展
實現國際教育創新島首批學校招生開學。提升普惠性幼兒園可持續發展水平。“改薄”300所,建設特殊教育學校2~3所。引進和培養“好校長好教師”5000名以上
加快衛生事業發展
開展健康海南18個專項行動。建設“三醫聯動一張網”,實施基于5G物聯網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工程,推進縣域緊密型醫聯體和醫共體建設。實施公共衛生能力提升計劃
加快文體事業發展
開工建設海南藝術中心、國際傳媒港等文體設施,中國足球(南方)訓練基地建成開放。辦好親水運動等賽事
10 民生工作
辦好民生實事
建立問需于民的常態化機制。辦好今年9件為民辦實事項目
保持菜價穩定
壓實“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保持常年蔬菜基地規模15萬畝,蔬菜自給率達65%
健全社會保障
抓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加快社會保障卡發行,持卡人數超937萬。做好困難職工解困脫困
改善居住條件
開工建設安居型商品住房3.5萬套,改造老舊小區400個以上。繼續推進“抄表到戶”。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整頓規范住房租賃市場秩序
11 平安建設
持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堅持“嚴管入口、放活島內”,確保不出現規模性輸入和反彈。堅持“人物同防”,守好社區、發熱門診、流行病學調查三道防線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源頭排查化解機制。高質量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深入開展違法犯罪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持續開展新一輪禁毒三年大會戰。加強重點領域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