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七日,“大變局下企業的應對之道”分論壇舉行。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程龍 攝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培琳
不出海,就出局?大變局下企業如何謀求長遠發展?
3月27日,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大變局下企業的應對之道”分論壇上,國內外嘉賓齊聚一堂,圍繞企業如何通過出海進行戰略資源布局、如何利用新興技術實現降本增效、如何應對能源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等展開務實探討。
企業應全球化布局擴大國際合作
中國船東互保協會董事長許立榮強調,要堅持公平競爭和市場規律,擴大國際合作以應對地緣政治和經濟影響。
“企業應有全球視野,以均衡布局應對產業結構轉移,關注中國市場的增長以及RCEP、非洲等新興市場等,重視全球供應鏈基礎設施投資,提升供應鏈韌性。”許立榮說。
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認為,在新的全球化模式下,企業需布局區域供應鏈,關注亞洲市場附加值和生產率的提升,在海外投資時要促進當地發展,建立海外影響力。
斯洛文尼亞國家工商會斯中商務委員會、斯洛文尼亞工商會國際化戰略委員會主席茲加·瓦奧波蒂奇強調,企業需一體化、相互交流、共享知識,注重文化理解、價值觀、宗旨、信任等,承擔社會責任、數字化提升效率、可持續發展戰略調整等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長江商學院院長李海濤認為,中國企業需有全球視野,整合國際資源,融入當地社會,推動產業發展,實現內外循環的良性互動。
應用新興技術提高生產運營效率
工廠基本沒有人,都是中央控制室控制,機械手臂,無人化運轉小車……伊利集團執行總裁王維向大家描述了工廠生產環節的狀況。
王維指出,新興技術在奶業養殖生產環節已經應用廣泛,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下游滿足消費者需求方面,利用大數據洞察消費者需求,快速響應并推動產品研發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高海純認為綠色能源是新興技術,強調AI在能源行業的變革作用,從研發制造和生產制造兩個方面闡述AI的應用成果和未來潛力。“AI不是簡單的佐料,而是要與產業重構融合,形成新的產業體系。”
金光集團APP副總裁翟京麗也提到新興技術在企業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競爭力方面的應用。她指出,企業要實現三個轉變:效率走向創新,驅動產品與服務升級;降本走向增值,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競爭走向協同,增加制造業整體發展動力。
通過綠色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不少與會嘉賓認為,企業應積極擁抱綠色轉型,盡早享受綠色轉型創造的價值。
中電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陳濤認為,能源轉型是全球共識,但其推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技術創新,也需要兼顧成本,供應鏈安全和市場需求,中電正在探索新型能源管理模式和商務模式創新,推動能源可持續發展。
高海純表示,隨著綠色能源的經濟效益提升、非綠成本上升以及綠色消費理念的興起,企業可以將綠色發展嵌入商業模式,圍繞需求和場景提供解決方案。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系教授劉俏認為,綠色低碳轉型不是情懷,而是極具商業價值、蘊含著巨大的投資機會和價值創造可能性。他以鋼鐵行業為例說明傳統行業通過技術轉型可實現巨大價值創造,呼吁企業改變思維方式,積極布局能源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海南日報博鰲3月27日電)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移動版|電腦版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瓊ICP備05000041號-1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