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設施聯通夯實發展基礎”分論壇熱議基礎設施建設——
基建互聯互通 發展互利共贏
“加快設施聯通夯實發展基礎”分論壇現場。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周曉夢
設施聯通是合作發展的基礎。4月21日,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加快設施聯通夯實發展基礎”分論壇舉行。論壇圍繞“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聯通、高質量基建對經濟帶動效應、新基建等話題進行交流探討。
建設高質量、可持續、抗風險、價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礎設施,有利于各國發揮資源稟賦優勢,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穩定和暢通。在交通運輸部總規劃師兼綜合規劃司司長汪洋看來,這至少有3方面的積極意義:一是有利于穩定和擴大有效投資;二是促進全球產能合作,降低成本;三是有利于拓展新基建的應用空間,增加經濟增長新動能。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劉成云表示贊同,并結合該公司項目舉例:長度為480公里的鐵路建成后,不僅促使當地物流成本下降了30%-40%,人們出行的時間也從原先的4天-5天縮短為4個多小時,更加便捷。與此同時,基礎設施建設本身也對當地經濟拉動作用明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構建互利共贏、休戚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企業是最佳的實踐者。”劉成云說道。
此外,作為“雙循環”的交匯點,海南自貿港建設受到廣泛關注。汪洋表示,交通部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海南自貿港建設,前期已制定一系列的規劃和清晰的政策,開展了試點、示范項目建設,接下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規劃網中還將有統籌安排,進一步促使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談及新基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劉振亞認為,能源網、交通網、信息網三網融合發展,是基礎設施發展高級形態。三網應加快融合發展,實現能源流、人流、物流、數據流的便利交互,建設具備更強資源配置力、產業帶動力、價值創造力的綜合網絡基礎設施。
“加快推進‘一帶一路’能源互聯網的前景非常廣闊,將推動全球基礎設施升級換代,為世界經濟發展儲備新動能。”劉振亞說。
關于創新新基建帶來的影響,汪洋也提出了看法,他指出,共建“數字絲綢之路”,讓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基礎設施措施,為新基建的廣泛利用創造了廣闊的空間。
“一個區域內,不論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新基建,都需要整體發展規劃先行。”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晏志勇強調,推動跨區域的基建建設,要風險可控、效益保障。
(本報博鰲4月2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