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建言“推進人均預期壽命提升計劃”
讓海南人生活更有質量
■本報記者 陳蔚林 周元
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141萬人,健在的百歲以上老人近2200人。這是省衛健委日前發布的全省老年人口信息報告。這表明,海南已遠超聯合國定義“長壽之鄉”的標準——每100萬人中擁有百歲老人75人,是名副其實的“長壽島”。
不少參加省兩會的代表、委員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20年工作時,將“實施健康海南行動”寫入其中,并明確要“推進人均預期壽命提升計劃,用5年左右時間,使海南人民整體健康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大家普遍認為,這與海南打造“健康島”“長壽島”的背景相契合,更與每一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息息相關。要提升人均預期壽命,就要做好疾病診治、醫療安全等工作,按照“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的要求,通過打破行政區劃優化布局、發展醫聯體、提升信息化等方式,讓醫療資源發揮最大效用。
省政協委員、海南奧林匹克花園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川建建議,海南應以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前所未有的政策優勢,引進利用互聯網、大數據、5G為依托的遠程診療等新技術、新手段,加速推動前沿醫學研究、先進醫療器械研發應用、互聯網醫院、智慧康養等高水平醫療資源的集聚。為此,海南應該擴大特許政策范圍,激發政策引領潛力;突出科技創新特色,打造“高精尖”醫療康養研發品牌;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為“健康島”“長壽島”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省人大代表、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趙建農建議,政府應鼓勵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居家養老醫療服務的提供。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補貼、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開設醫療機構,提供居家養老醫療服務,以滿足病人不同層次的醫療需求;另一方面,政府應制定審核機制,設置居家養老醫療服務內容的基本標準和要求,并定期考核以保障居家養老醫療服務質量。
還有不少代表、委員將目光投向了青少年。他們發現,海南海域面積廣闊,江河、水庫、水塘眾多,青少年因盲目進行水上運動導致溺水的歷史案例相對較多。近幾年,海南在中小學生中普及游泳安全知識和游泳技能,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生存技能和急救能力,還從源頭上遏制了學生溺水事件的發生。但截至目前,各市縣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游泳池、游泳師資不足的情況。
對此,省政協委員、海南中學校長馬向陽表示,受很多客觀因素的制約,要達到“一校一池”的目標很難。各中小學可以充分利用鄰近高校、社區、酒店、游泳俱樂部等游泳場地資源,在確保學生安全的情況下通過合作或購買服務的方式,在校外為學生開展游泳教學和訓練。需要注意的是,在校外開展游泳教學和訓練更需加大安全監管力度:游泳場地所有方應自覺負起責任,委托開課的學校應做好監督,教育部門應與相關執法部門組成聯合執法小組,全方位為中小學游泳教育筑牢“安全網”。
“我們學校建起了游泳池,學生們都非常喜歡上游泳課,但游泳師資還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要。”省人大代表、陵水黎族自治縣中山小學副校長萬嬌珠希望,教育部門能夠會同相關部門,充分整合資源開展教師游泳培訓工作,或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依托有資質的培訓機構開展游泳師資培訓,盡快解決游泳師資緊缺的燃眉之急。此外,她還希望,教育部門能夠盡快研究編制統一的游泳課程教材,為各中小學更好地開展游泳教育提供明確方向。
(本報海口1月17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