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符瓊芬:引進華僑人才 助推自貿區自貿港建設
■ 本報記者 劉操
“建利民之言,謀利民之策,辦利民之事。” 過去一年,省政協委員、省僑聯常委、海南法立信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符瓊芬談及擔任政協委員的感觸時有感而發。省政協七屆一次會議期間,符瓊芬向大會遞交提案5件,其中多件提案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今年省兩會召開前,她又準備5件提案,“希望把過去一年自己觀察、思考的問題反映出來。”
回首2018年的履職經歷,符瓊芬最引以自豪的是自己的兩個提案——“在我省地方各級黨委建立法律顧問制度”與“解決海口市道路交通嚴重擁堵”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還根據提案專門派工作人員到我的辦公室,他們提出,將重點加強校園周邊道路交通的疏導力度,強化‘助學崗’警力。大家面對面的溝通,問政的效果非常好。”符瓊芬說。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海南于去年啟動實施“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符瓊芬將履職的重心放在了引進華僑人才資源助力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上。她向很多海外的華人朋友宣傳相關政策、投資導向、急需人才等信息,在她的極力號召下,她的一位在澳洲開律師事務所的華人朋友決定回到海南創辦外國律師事務所海南辦事處。
“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急需通曉國際規則、國際貿易、電子商務、金融、營商環境、現代服務業等方面的國際化人才,充分挖掘和鼓勵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參與海南建設意義重大。”今年省兩會前,符瓊芬已經準備好提案,將提出“推動華僑權益保護的立法工作,讓華僑回鄉投資創業更安心”“搭建創業平臺,給予華人華僑人才在瓊生活的便利條件”等建議。
圍繞助推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符瓊芬還將目光聚焦到營造海南自貿區英語語言環境上來。“英語語言的貧瘠,會在本地人與外國人之間產生天然的屏障,阻礙海南自貿區的建設步伐,降低旅游消費國際化水平。”她建議相關部門通過營造學習氛圍、規范雙語標識、注重英語教育、承辦國際活動等方式,加大對海南自貿區英語語言環境的建設,提升海南的國際旅游形象。
去年,符瓊芬在到國外出差的過程中,感覺海南公共廁所建設滯后的問題亟待解決。“我們海南的一些地方,鄉村公共廁所數量不足、設計不美觀不合理、設施陳舊或不完善,與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的要求存在差距。”她表示。
符瓊芬在今年的提案中提出,希望海南有關部門主動學習國外關于公廁設計、建設和管理上的經驗,加強公廁“科技化人性化”建設,倡導節約環保,積極采用節水、節能、除臭等新技術、新材料,建設生態、低碳和環保的公共廁所,讓公廁使用更加便捷舒適。同時,在海南美麗鄉村建設中應當配套建設高標準且有海南特色的公共廁所,鄉村公共廁所的設計和建設除了要符合生態環保,還應凸顯海南文化特色。
過去一年,符瓊芬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走訪調研、提案撰寫等工作上,但她從不曾感到疲憊。她表示: “作為政協委員,要有使命感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自己的履職也會有更大的動力。”(本報海口1月24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