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對話海南”分論壇舉行
聚焦人與自然 共赴美好未來
4月21日,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對話海南”分論壇召開。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攝
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孫慧 蘇慶明
“您好!Hello!こんにちは!Hola!”……4月21日,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對話海南”分論壇開場播放的一部短片,給現場帶來生機勃勃的自然氣息。短片中,來自熱帶雨林的珍稀小動物一一登場,以不同語言的配音,向大家“問好”。
這是一聲特別的“問好”,也是一場人與自然的對話。此次分論壇由省外事辦公室、省林業局(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承辦,在論壇上,來自中外的與會嘉賓,聚焦“國家公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國家公園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經驗、環境保護與生態價值等內容,現場展開對話與探討。
與國家公園同行
以國家公園之名相聚,與自然對話。這是參加分論壇嘉賓發言的共同指向。
“國家公園是地球家園的自然瑰寶,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國家林草局副局長李春良介紹,目前,我國正式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了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
去年,海南長臂猿的家園——面積4400余平方公里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躋身我國首批5個國家公園行列。對此,李春良評價,海南科學保護了島嶼型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以及海南長臂猿等瀕危物種,可以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中國國家公園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志云說道,建設國家公園,不僅是為子孫后代保存珍貴的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同時還能為當代人提供豐富的優質生態產品,保障生態安全,具有巨大的生態經濟價值。
“如果您有機會到里約熱內盧,一定要去參觀我們的國家森林公園。”雖未到現場,但巴西駐華大使保羅·瓦萊在線上發出熱情邀約,他為巴西的這一國家公園感到驕傲與自豪,“除了環保功能之外,國家公園還可以提高公民的環境意識,影響人們的世界觀和行為。”
與生態協同共進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關系著人類未來發展。“地球上所有生命體,賴以生存的是地球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供給功能、調節功能、消納和降解功能、文化功能。如果按照當前的發展范式、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地球生態系統將難以持續。”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原總裁兼理事會主席章新勝看來,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維護地球生態系統平衡迫在眉睫。
對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夏澤翰持有相同看法。“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的動脈,支撐著生態系統的運轉,維系著對人類福祉至關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生物多樣性的迅速下降對自然和人類都構成威脅。”夏澤翰說。
“為避免違法捕獵野生動物的問題,肯尼亞不但設立了國家公園等保護機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并與很多機構緊密合作,開展物種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肯尼亞旅游與野生動物部野生動物司司長伊魯斯塔斯·坎加說,目前肯尼亞設有23個國家公園、28個國家保護區、4個海洋國家公園,這些保護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明顯。
在與生態共進、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保羅·瓦萊也介紹了經驗:“2000年,巴西頒布了區域保護的總體法治框架,建立了自然保護國家體制,劃定包括國家公園、生態站,還有野生動物保護區等保護區域,這些區域只允許進行科學研究和生態旅游等活動。”
與經濟發展相協調
“據初步核算,我國5個國家公園,每年提供的生態調節服務產品價值為1.08萬億元,更重要的是國家公園為保障當地及國家生態安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歐陽志云介紹,5個國家公園提供了豐富的優質生態產品,每年合計涵養水源180多億立方米,保持土壤32億噸,固定二氧化碳1.5億噸。
對于生物多樣性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協同關系,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芮澤列舉數據介紹,“未來十年,如果我們不做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話,GDP每年將下降4%左右。而在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護上的投資,能夠給我們帶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根據世行對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野生動物旅游業的研究發現,旅游業能夠為政府帶來非常好的回報,政府每投入1美元就能夠產生6—28美元的回報。
如何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高質量的協調發展?不少與會嘉賓期待,多方能夠開展更廣泛且深入的合作,共同探索多元實踐路徑。
夏澤翰介紹,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生物多樣性倡議,以阻止生物多樣性損失。“我們希望能夠共同攜手去打造這樣的一個平臺,能夠實現在全球范圍對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構建更加完整的全人類生態保護文明,特別是在后疫情時代,我們更需要進行合作。”他說。
“我們將繼續加強與國際上其他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國際組織等的交流和合作,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和有效做法,并通過多種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家公園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豐碩成果。”李春良說。
(海南日報博鰲4月2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