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深改辦相關負責人解讀《海南自由貿易港鼓勵類產業目錄(2020年本)》
突出三大主導產業 夯實自貿港經濟發展
海南日報記者 傅人意 王培琳
實習生 冼弘臻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鼓勵類產業目錄(2020年本)》(以下簡稱《目錄》)。
1月29日,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副主任陳小華接受海南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錄》具備涵蓋行業范圍廣、重點突出海南三大主導產業、根據自貿港建設需要可適時修訂等三大特點,《目錄》的制定。
適用
在自貿港內資版塊
增加產業門類
《目錄》采用“國家現有目錄+地區新增目錄”的體例結構,分為兩部分,包括國家現有產業目錄中的鼓勵類產業目錄和自貿港新增鼓勵類產業目錄。其中國家現有產業目錄中的鼓勵類產業包括《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
《目錄》在國家現有產業目錄中鼓勵類產業的基礎上新增14大類、143個細分行業,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截至2024年12月31日。
陳小華說,其中,鼓勵類產業指的是對經濟需求發展有重大促進作用、符合資源環境保護要求的產業;鼓勵類產業企業指的是,發展鼓勵類產業,同時擁有關鍵技術、先進裝備和產品,需政府給予相應政策支持的企業。
國家建立了鼓勵類產業目錄的制度安排,包括兩個版塊,一個版塊針對內資,就是《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的鼓勵類產業;另一個版塊針對外資,就是《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對海南自貿港的支持政策,目前主要是在內資版塊增加產業門類。
特點
涵蓋行業廣
重點突出三大主導產業
陳小華說,《目錄》有三大特點。第一,條目多、涵蓋行業廣。新增目錄包含14個大類行業、143個細分行業。14個大類行業包括制造業,建筑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
“《目錄》涵蓋的范圍廣,比其他省份鼓勵類項目要多。比如內資方面,2019年版全國的鼓勵類產業是821項,海南在享受這821項的同時,另外增加143項。外資方面,2020年版外商鼓勵類產業目錄,全國480項,海南全部享受,還額外增加50項。”陳小華說。
第二,重點突出海南三大主導產業,充分考慮海南產業特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明確“大力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夯實實體經濟基礎,加強產業競爭力。”“《目錄》重點涵蓋海南特色的優勢產業,比如種業、醫療、文化、教育、電信、互聯網、維修、航運、先進制造業等,都是海南自由貿易港要突出發展的優勢產業。”陳小華說。
此外,《目錄》還重點將三大產業的細分產業納入:比如酒店、特色化中小型家庭旅館、鄉村民宿等旅游業;展覽服務、質檢技術服務、航運相關金融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新能源汽車制造、5G和6G技術開發及商業化應用等高新技術產業。同時,本次海南自貿港新增產業目錄將具有海南特色的熱帶農業、海洋開發等相關產業也納入其中:比如熱帶農林產品精深加工、海砂淡化、海洋可再生能源裝備研發與制造等。
第三,《目錄》內容還將根據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需要進行動態調整。
意義
將促進自貿港
夯實經濟發展基礎
《目錄》出臺對自貿港建設有何推動作用?陳小華說,全島封關運作前,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很多早期政策都需要以鼓勵類產業目錄作為依據,比如說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早期安排中能夠享受優惠政策的,必須是鼓勵類產業,非鼓勵類產業是不能夠享受的。此外,也是為引導投資提供依據。政府投資,重點優先考慮的是鼓勵類產業。民間投資,政策也會重點引導其投資鼓勵類產業。政府對鼓勵類產業項目的供地會優先考慮。
陳小華表示,這次《目錄》的發布,對海南自由貿易港進一步夯實經濟發展基礎、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有很重要的意義。
(本報海口1月29日訊)